说句实在话,王曼昱要想打赢“满是心眼子”的莎莎,真的太难了!
想想看,每次比赛,从孙颖莎踏上球场的那一刻,整个的节奏都被她所掌控。
每一局比赛的第一个发球,孙颖莎总是要把球抛向空中,观察一下光线?还是检查一下空调风速?不管怎样,这是她雷打不动的节奏。
再有就是接球的节奏,盯盯球拍,吹一吹拍面,再搓一搓,紧接着蹲下去,还没准备接,而是抬一抬左手,示意对手稍等一下,然后吹吹握球拍的掌心,紧接着可能是大喊一声,这才是正式接球的开始。
每一个和孙颖莎打过球,而且打过两次以上的女乒球员,肯定都已经习惯了她的这个节奏!
但那些第一次和她遭遇的球员,肯定心里都会急得不行,怎么还不开始呢?
这就等于球还没开始打,对手的整个心态就已经被孙颖莎给搞乱了,你说这还怎么赢呢?哈哈!
再就是孙颖莎每一次发球前还有一个特定的规矩:如果她发球前没有盯着对手好好看一下的话,证明她下一个球基本上和上一个球的落点差不多,旋转也不会有太多变化。
而如果她盯着你看了一会之后,再俯身去发球的话,那对手就得注意这个球的落点变化了。
因为这个时候,莎莎的“小心眼”又动起来了,上一个球肯定吃亏了,又或者比分被追得太紧,她要发动了。
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太多了,比如她雷打不动的摸摸球桌网前的台面,即使对手发了一个擦网球,她也会来上一下。
反正,还没满25岁的孙颖莎,全身每个细胞都是“心眼子”,且和王曼昱的这场球已经拿出了左右调动的极限,这才最终赢下了这场决赛的比赛。
说句不客气的话,林诗栋要是有孙颖莎一半的“心眼子”,恐怕那些外协选手连他的车尾灯都追不到。小石头还是太过实诚了,一会看看决赛表现吧!
还有,许昕的那句话“含金量”又在不断提高:外协会是不是都开始研究孙颖莎的教练邱贻可了?
也是,邱贻可最近场边指导孙颖莎的机会比较少,但坐在看台上的他,镜头却一点都不输场边的马林啊!
恭喜莎莎,恭喜曼昱,两强相遇,必有苦斗。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