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仍会屹立于此   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

小七聊大势 2025-08-25 12:52:04

泽连斯基: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仍会屹立于此   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在电报频道发文发图,宣誓战斗到底的决心。全文如下:

乌克兰已迈入全面战争第四年,仍坚守独立、主权,国家亦具备实现并持续达成必要成果的能力。   说“坚守独立主权”没问题,但得看看身边还剩多少人一起守。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摆着,乌克兰630万难民散在欧盟各国,光波兰就塞了210万,利沃夫的难民安置点里,不少孩子从战争爆发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要么在前线当兵,要么早就成了阵亡名单上的数字。国内劳动力缺口大到把征兵年龄放宽到60岁,连55岁的退休教师都被通知去登记,女性也被要求参加军事训练,街头能看到的青壮年男性越来越少,倒是征兵站门口的长队越来越长。   2024年乌克兰军方私下披露的伤亡数字虽没明说,但从每月补充3万新兵的规模看,前线损耗根本不是“坚守”两个字能轻松带过的,毕竟要让百年后的后代屹立,先得有足够多的人能活到生儿育女。   而所谓“具备实现必要成果的能力”,多半得看西方的援助能不能跟上。   美国2023年给了480亿美元援助,2024年就砍到了350亿,2025年更是拖着没批新的援助法案,国会里共和党议员直言“不能再当乌克兰的提款机”。   德国承诺的180辆豹2坦克,到2025年8月只到了87辆,剩下的要么在维修厂,要么还在波兰的仓库里没运过来。   欧盟喊着给500亿欧元复兴基金,结果2024年只到账150亿,2025年的拨款还卡在匈牙利手里。   毕竟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早就放话,“没解决少数民族权益问题,一分钱都别想拿”。   乌克兰军方自己都承认,前线30%的装甲车是靠维修旧装备撑着,哈尔科夫州的军火库里,甚至还能看到苏联时期的BMP-1步兵战车。   这种“能力”说穿了就是看西方脸色吃饭,要是哪天援助断了,“必要成果”怕是要变成“必要妥协”。   敖德萨港口的粮食运输更能说明问题,这可是乌克兰为数不多能赚钱的门路。   2023年通过黑海粮食协议运出2400万吨粮食,2024年协议到期后就锐减到1800万吨,2025年上半年更是只运了700万吨,土耳其帮忙协调的运输路线经常因为冲突延迟,一艘满载小麦的货轮在港口等半个月才能出发是常事。   农民们看着地里成熟的玉米运不出去,只能低价卖给当地粮商,一亩地的收入比战前少了40%,不少人干脆弃耕去了西部,赫尔松州那些曾经的“粮仓”,现在一半的耕地都荒着长草。   泽连斯基说“持续达成成果”,可对农民来说,能把粮食卖出去换点现金,比百年后的承诺实在多了。   泽连斯基喊着“战斗到底”,可前线士兵私下抱怨,有时候连热食都吃不上,只能啃压缩饼干,这种情况下谈“百年屹立”,多少有点像打游戏时血条快空了还喊着要反杀。   当然,决心这东西确实够硬。基辅独立广场上的庆祝活动,虽然规模比战前小了一半,但民众举着国旗合唱国歌的样子还是挺动人,连60岁的退休工人伊万都穿着旧军装去参加,说“就算只剩一口气也要守着家”。   可动人归动人,现实问题不会因为口号消失——2025年乌克兰的外债已经涨到了GDP的95%,光是每年要还的利息就占了财政收入的18%,政府只能靠印钞过日子,通胀率虽然比2022年的26%降了点。   但2025年还维持在12%,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超市里一升牛奶的价格比战前翻了一倍多。说百年后后代还在,先得让现在的人能买得起牛奶养孩子。

0 阅读:0
小七聊大势

小七聊大势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