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四川乐山,一小学食堂里的11名普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食堂里的优质肉制品偷偷带回家吃掉或者卖掉,4年时间里非法侵占了高达40多万元的食材!直到被发现的时候,这些人家里还有价值1848元的77斤排骨,网友:自己的孩子吃好了,全校的其他孩子可怎么办?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四川乐山的一份判决书,撕开了一个藏在小学校园里的口子。案件的物证清单上,77斤排骨显得格外扎眼,这些本该属于孩子们的食材,最终被法院勒令返还给学校。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一个持续了四年,牵涉11名食堂员工,总金额超过40万元的侵占网络。
这笔账首先是经济账,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402838.5元。那些毫无温度的数字底下,藏着的本该是孩子们餐盘里冒着热气的饭菜。
在2020年9月到2023年12月的漫长时间里,学校食堂采购的优质排骨等肉制品,成了内部员工眼中的私人财产。
凭借手头的职权,他们有组织地把这些吃食从食堂里运了出去。一部分进了自家厨房,改善了个人伙食;另一部分则被直接销售给校外的摊贩,变成了揣进自己腰包的现金。
这种行为直接掏空了孩子们的营养预算,将用于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公共资源,赤裸裸地变现为私人利益。
这显然不是一次偶然的偷窃,更不是个别人的贪念作祟。11名员工的集体参与,整整四年的持续运作,清晰地指向了管理层面的系统性失守。
在一个本应单纯洁净的校园环境里,竟能形成如此规模和持久的内部侵占团伙,这本身就足够令人警醒。
这暴露出校园后勤监管上一个巨大且持久的漏洞。当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当本应透明的采购、入库、烹饪流程变成无人过问的暗箱,就为这种集体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他们把学生的“饭碗”当成了自家的“钱袋”,而这一切得以发生,正是因为监管的长期缺位。
当这种行径已然踩碎法律红线、冲撞社会公义时,司法层面的彻底清算,其态度鲜明且处置果决。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对阿某等11名被告人作出了判决。法律的天平没有丝毫含糊,它对每一个犯罪行为都进行了精准的称量。
刑期的长短,从9个月到2年2个月不等,直接对应了他们各自参与犯罪时间的不同,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同时,法院开出的10万元至13万元不等的高额罚金,加大了他们的犯罪成本,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最终,扣押在案的40多万赃款被悉数追缴,那77斤还未来得及处理的排骨,也物归原主。这一判决不仅是对犯罪者个人的惩处,更是向所有觊觎公共财物的人发出的严正警告。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无数规定和检查本应构筑起一道防火墙。然而,乐山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再严密的规定,如果不能被严格执行,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守护孩子们的餐桌安全,仅有良心是不够的。
看得见的制度和摸得着的监督,才是最坚实的保障。当每一斤肉、每一袋米都能在阳光下被追溯,当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责任人,类似的黑手才难以伸出。
这个案子最终的落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如何真正守护好孩子们的饭碗。这件事,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沉重的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