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13万大军集结!卡茨狠话放出:不投降,加沙必成废墟 这几天中东的气氛,冷不下来。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8月22日放了狠话:“地狱之门即将向哈马斯打开。” 他的意思很直白——要么投降,要么加沙城变成废墟。 “基甸的战车B”——13万人压境 这一次,以色列把筹码压到最大。 作战计划的名字叫“基甸的战车B”,动用五个师、14个旅,总兵力大约13万人。 其中有6万是新征召的预备役。第一批4—5万人9月就要上前线,第二波在年末,第三波甚至要延续到2026年。 这不仅是单纯的作战部队,情报、工兵、后勤,统统都要拉上。 一句话:这是以色列几十年来最庞大的一次军事动员。 人道主义准备?还是攻城的序曲? 很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一边是大军压境,另一边,以军还在加沙南部搭建人道主义中心,说会给平民发帐篷,建野战医院。 看上去像是体贴,实际上更像是对外宣示:我们给过机会了,能走的就赶紧走,不走就是默认留在火海里。 以色列官方给的最后期限是——10月7日之前,100万巴勒斯坦平民必须撤出加沙城。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逻辑,表面上挂着人道的牌子,本质是为全面进攻腾空战场。 加沙城的困境 加沙城是哈马斯的最后堡垒。 22个月的战争,哈马斯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死扛的能力还在。 地上有碉堡,地下有隧道。前线以军的装甲旅在齐图恩推进,吉瓦蒂旅从卡夫尔贾巴利亚发起进攻,但真正难啃的是城市核心区。 更大的难题是人质。 哈马斯手里还有50名以色列人质,其中20个被认为还活着。 人质家属已经炸了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等以军真把加沙城夷为平地,这些人质会不会也跟着“被夷为平地”。 当初的“六人质被杀”事件余波未平,现在“六人质第二版”的阴影已经笼罩。 停火?还是虚晃一枪? 就在几天前,哈马斯口头上答应过停火提议。 可问题是——以色列完全不信。 卡茨的态度是:必须释放所有人质,必须解除武装,不然别谈停火。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有国际斡旋,哪怕有停火传闻,以军还是在往加沙城里压兵力。 从节奏上看,以色列根本没打算停。即便停,也是战术上的喘口气,而不是战略的收手。 国际社会的担忧 外部的声音已经密集出现。 法国总统马克龙警告:这会把巴以冲突推向“永久战争”。 国际红十字会更是直接说了:如果13万人真冲进加沙,这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联合国则忙着拉起医疗救援方案,准备重启被炸掉的医院,还要临时搭建新的野战医疗点。 但很清楚,任何“救援准备”,在13万大军的铁流面前,都显得无力。 内塔尼亚胡的算盘 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人始终在背后按着时间表——内塔尼亚胡。 他的要求是:缩短战斗时间,尽快拿下加沙城。 原因也很简单,战争打到现在,成本已经高得惊人,以色列国内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这恰恰会让前线部队更冒险,因为一旦求快,伤亡就一定会飙升。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豪赌。 说到底,这场仗对以色列而言,已经没有退路了。 拉法和贝特哈嫩已经被夷为废墟,现在轮到加沙城。 卡茨话里那种冷酷,不只是说给哈马斯听的,也是说给世界听的:你们劝不了我,我也不打算停。 问题是,以色列真能靠军事手段“解决”哈马斯吗? 答案未必。 哈马斯就算在加沙城被打碎,它也能在别的地方卷土重来。以色列一次次军事胜利,换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更长久的仇恨循环。 但反过来,如果以色列现在停下,国内舆论和军方的怒火,也会让内塔尼亚胡政府站不稳。 所以,我敢断言:加沙城必然会迎来一场血战,停火只是插曲,不是结局。 最后的提醒 我们在看新闻时,容易把它当成数字和地图的变化,但背后是上百万平民的流离失所。 对普通巴勒斯坦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走”——不走,就等着被碾成瓦砾。 这就是21世纪最赤裸的现实:有人在谈条件,有人下最后通牒,而另一群人,只能背着孩子往南边走。 至于未来?我想说一句:即使加沙变废墟,仇恨的火种不会灭。 这场战争,不会因为一个城市的倒下而结束。 参考文献: 以媒:以防长批准接管加沙城作战计划 新华网 央视新闻
以军13万大军集结!卡茨狠话放出:不投降,加沙必成废墟 这几天中东的气氛,冷不下
浅瞳
2025-08-22 20:15:13
0
阅读:33
枫叶
卡茨眼瞎早已成为废墟!不就是想杀光平民要加沙吗,世人都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