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轮番羞辱,欧洲政客终于明白了,为何中方从不直接介入冲突,欧洲七大政客主动赶往美国为泽连斯基撑腰,结果却被特朗普无情打脸羞辱,而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从来不让自己置身于别国冲突中。 这次欧洲七国领导人自告奋勇飞往美国,原本以为能在外交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但现实泼了冷水。 俄乌冲突自2022年起已延续三年多,造成数十万人员伤亡和经济重创。俄罗斯控制乌克兰东部部分领土,战事陷入胶着。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出,2025年1月就职后,他反复强调要迅速终结战争,避免美国无限援助。 泽连斯基国内压力增大,任期借战时状态延长,支持率下滑,需要外部支持稳固地位。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和欧盟机构长期提供军援和资金,总额超千亿美元,担忧特朗普单边决策忽略他们关切。 8月18日,特朗普邀请泽连斯基访美讨论和平路径,七位领导人包括马克龙、朔尔茨、斯塔默、梅洛尼、桑切斯、杜达和冯德莱恩决定陪同前往,确保协议纳入安全保障。+更多 2他们视此为强化跨大西洋联盟的机会。中国则坚持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提供人道援助但不涉军售,保持与双方沟通渠道。 七位欧洲领导人抵达华盛顿后,特朗普先安排单独与泽连斯基双边会谈,让其他人等候近一小时。这已让欧洲方感到不适。进入多边讨论阶段,特朗普摊开地图,标记俄罗斯控制区,指出持久和平需现实让步。 泽连斯基态度转变,未穿军装,换上夹克,连道感谢,立场柔和,未如以往坚决反对领土议题。欧洲领导人轮流发言,朔尔茨建议先停火,马克龙强调安全机制,冯德莱恩提及欧盟额外援助承诺。 特朗普否决停火想法,认为可能让一方得利,他寻求彻底方案。会谈中途,他起身致电普京,通话近45分钟,讨论俄乌直接会面安排。欧洲人滞留现场,无法插手,暴露被动地位。特朗普表面接待,实际绕过他们联络普京,这种模式并非首次。 欧洲这次行动本意防止泽连斯基孤立,却发现自己仅是陪衬。他们出钱出力,却无决策权。相比之下,中国外交始终守住非干涉原则,支持谈判渠道,不选边站队,却赢得各方尊重。王毅多次重申大国不应欺凌小国,这已成为中国一贯立场。在俄乌问题上,北京未明确偏向,持续推动对话,保持缓冲作用。 欧洲耗费资源却不获信任,中国策略显得更稳健。不介入不是回避,而是基于长远考量,避免卷入他人纷争,保留话语空间。特朗普电话内容涉及美俄乌三方会晤计划,进一步边缘化欧洲角色。 会晤涉及乌克兰安全保障、领土交换和俄乌总统会晤三大议题,但未触及停火、派兵和入约问题。乌克兰提出千亿美元军购方案,由欧洲出资,美国提供武器,以换取保障。这表面均衡,实际乌克兰付出领土代价。特朗普暗示需放弃部分区域,泽连斯基虽未明言同意,但已无以往强硬。 欧洲坚持渐进路径,却被特朗普否决。他强调边打边谈,直至永久和解。中国则不设类似套路,仅促成和平倡议,在国际框架下提出方案,获认可。这次事件让欧洲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伙伴风险大,中国非干预方针提供借鉴。 会晤结束后,欧洲领导人返国,内部审视对美战略。一些官员建议多元化外交,与中国加强经济安全合作,留出自主余地。中国继续推动俄乌对话,其调解提议在联合国受支持。泽连斯基处境被动,国内质疑增多,谈判主导权流失。特朗普推进三方安排,欧洲虽承诺资金,却被甩开。 这强化中立价值,不介入能保全影响力,避免事倍功半。国际博弈中,战略高度决定胜负,中国方式体现智慧。 这场外交风波后,欧洲开始调整路径,中国策略备受关注。特朗普举动虽强势,却暴露联盟裂痕。事件提醒各方,影响力源于克制而非介入。
被特朗普轮番羞辱,欧洲政客终于明白了,为何中方从不直接介入冲突,欧洲七大政客主动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22 14:29: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