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欠这位中国人一个物理学奖!他30岁时,成就不逊色于李政道和杨振宁,当他即

墨羽凌轩 2025-08-21 14:21:16

诺贝尔奖欠这位中国人一个物理学奖!他30岁时,成就不逊色于李政道和杨振宁,当他即将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却选择了回国。 他就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1929年,在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里,随着一声啼哭,周家第五个孩子出生了,身为湖南大学的父亲周凤九为他取名光召。 周光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战火中颠沛流离,全家先后流落到重庆,贵州等地,生活居无定所。 国破家亡之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深知愚昧落后就要挨打,唯有知识可以救民族于危亡,无论走到哪里,周父从不往忘记勉励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 1941年他随父亲就读于南开中学,1946年日本投降后,举家回到了湖南长沙。 那一年,年仅17岁的周光召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后来周光召回忆时还说,他对物理的热爱,还是源于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下的“YZD”,这让他明白,想让敌人屈服,就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实力。 1957年他被选派去苏联留学,从事粒子物理研究。 此时的他肩负着建设新中国,向科学进军的使命。他非常珍惜祖国给予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每天都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四年时间,同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让世界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可以说他的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李政道和杨振宁。 1959年的6月苏联从我国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重要图纸和数据的缺失,让我国研究陷入困境。 而周光召作为物理理论学家,在这方面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多年后有很多物理界的人还在感慨,如果他当年不急着回去,如果不是美帝的封锁,再工作下去,他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但周光召表示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祖国的需要远比个人的荣誉要重要的多, 1961年,在同邓稼先深谈后,周光召自信地接过来了这一连串的难题。 经过反复运算,他发现不是我们计算过程错误,问题出在苏联专家那里,那些被视为权威的数据,成了周光召怀疑的对象。 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对权威提出质疑,需要多大勇气啊。 但事实证明,周光召是对的,由于周光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科研态度,才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15点顺利成功。 此后,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到氢弹,中间仅仅相隔了两年零八个月,而美国则耗时八年时间。 周光召无论是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研究院任所长,还是在中国科学院任院长,都完全没有架子,大家只需称呼他的大名就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他不是做官,而是做事。 周光召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勉励大家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不松懈。 他说,一个民族要在精神上站起来,必须要有自信,必须要有伟大的科学家和重大的发明来提升整个民族精神和自信。 2024年8月17日,周光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巨星陨落,举国哀痛! 而我们唯有接过他手中的旗帜,继续为祖国强大而奋斗不息,才是最好的缅怀和告慰。 作者:静姝 资料来源:剥洋葱人物:《周光召,“十万分之一的”两弹一星元勋》2024年8月19日 央视网:《痛惜!巨星陨落》2024年8月18日

0 阅读:245
墨羽凌轩

墨羽凌轩

墨羽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