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做起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与欧洲之间的中间协调人。美国自己说的很好听,还说是为了和平,但是一个谁也无法忽略的现实,就是挑起这场战争最大的主谋,本身就是美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打着“维护欧洲安全”的旗号,五次把北约边界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硬生生把俄罗斯逼到墙角。2008年北约峰会明明白白写着要吸纳乌克兰,这就好比在俄罗斯家门口摆了一门大炮,还天天擦枪走火。
而且,美国在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时直接下场,时任助理国务卿纽兰拎着面包在基辅街头给反对派打气,这哪是搞外交,分明是在俄罗斯眼皮底下玩火。
2021年拜登就给乌克兰送去1.25亿美元的“马克6”巡逻艇,这种连美国海军自己都嫌弃的淘汰货,转手就成了刺激俄罗斯的“战略武器”。
等到2022年战争爆发,美国更是像开了军火库一样,82亿美元的援助里包括“海马斯” 火箭炮和“凤凰幽灵”无人机,这些武器在战场上炸的是平民,肥的却是洛克希德・马丁的腰包。2022 年这家军工巨头光军火收入就高达593亿美元,股价从战争前的300多美元一路飙升到440美元,简直把乌克兰战场当成了印钞机。
最绝的是能源这步棋,北溪管道被炸后,欧洲不得不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2022年美国对欧盟的LNG出口量暴涨154%,一艘装满天然气的货船成本6000万美元,到欧洲就能卖2.75亿美元,利润率比贩毒还高。更讽刺的是,德国为了填补能源缺口,不得不掏出50亿美元采购美国“爱国者”导弹,说是要搞“欧洲天空之盾”,实际上是把欧洲的防空网钥匙交给了美国。
这场战争里最值钱的不是土地,而是欧洲的战略自主权。美国通过战争让德国掏出1000亿欧元国防预算,其中大部分都变成了F-35战斗机和“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订单;让波兰把GDP的4%砸在军备上,买的全是美国货。
更绝的是,美国借着“协调”的名义,把乌克兰变成了消耗俄罗斯的无底洞,同时用能源和武器把欧洲绑在自己战车上。当欧洲人在寒风中排队买高价天然气时,美国能源公司的高管们正在迈阿密海滩数钱,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东们则在股东大会上为股价新高举杯庆祝。
现在美国又在联合国装模作样呼吁“停火”,但手里的武器输送一刻没停。欧洲人以为自己是这场战争的主角,其实不过是美国霸权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乌克兰更惨,直接成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活体广告。当欧洲的政客们还在为“价值观”争吵时,美国已经把欧洲的钱包和安全都揣进了自己兜里,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从来都不是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士兵,而是华尔街的金融家和五角大楼的军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