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9日,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命令,弃守高地,放走美军50多辆装

千百年一叹 2025-08-20 12:12:31

1950年11月29日,一个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命令,弃守高地,放走美军50多辆装甲车!没想到正是这一决定,创造了一项我军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奇迹! 1950年11月29日,一个志愿军排长违抗上级命令,弃守高地,放走美军50多辆装甲车,这一决定看似违背军令,却成就了我军至今无人打破的奇迹。敌我力量悬殊下,他如何凭借地形判断扭转战局?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推进迅速,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入朝作战,以维护边境安全。郭忠田所属部队为38军113师337团1连2排,他作为排长跟随部队参与战斗。 志愿军装备以步枪、手榴弹为主,面对敌方飞机坦克的强大火力,作战条件极为艰苦。11月第二次战役期间,西线战场志愿军发现敌军从价川向南撤退,意图通过三所里和龙源里通道逃脱。指挥部要求113师切断敌退路,337团负责龙源里一线。 郭忠田排刚结束三所里战斗,战士们连续几天未休息,身上棉衣单薄,脚穿胶鞋,在零下数十度的雪地中行军。部队翻越雪山,荆棘划破衣物,他们互相拉扯前进。途中涉水渡过大同江,冰水刺骨,武器弹药浸湿,大家咬牙坚持。 经过12小时奔袭,部队抵达龙源里北侧葛岘岭,控制公路要道。郭忠田爬上岭脊观察,地形以丘陵为主,公路蜿蜒,适合设阻。战士们喘息着调整队形,准备迎敌。 郭忠田站在葛岘岭主峰上查看四周,主峰高度优势明显,能俯瞰公路,但空旷无遮蔽,易遭敌机锁定。他目光移向北侧山坡下,一个小山包紧邻公路弯道,距离不到五十米,地势陡峭,敌车队转弯时必须减速,利于步兵火力发挥。 他下令转移阵地到山包,战士们扛起铁锹,在冻土上挖掘壕沟。泥土碎块飞溅,手掌很快磨出水泡。有人弯腰铲土,有人用树枝伪装坑道,动作虽慢但有序。同时,在主峰上布置假工事,堆起土堆,插上树枝模拟阵地,吸引敌方注意。 战士们轮换作业,身上雪花积起一层。工事刚挖到一半,远处传来车辆轰鸣。敌先头部队出现,坦克履带碾压雪地,一辆接一辆前行。战士们趴在壕沟边,握紧枪支。郭忠田用望远镜计数,坦克群约五十辆,炮管指向前方。 他没有下令射击,战士们保持安静。坦克装甲厚实,轻武器难以穿透,贸然开火只会暴露位置。 烟尘弥漫公路,空气中充斥火药味。郭忠田指挥分成小组,一组压制前方,一组瞄准后车。战士们爬出壕沟,短兵相接,用刺刀挑开车门,缴获武器。敌兵试图反击,端起机枪扫射,但山包坡度让他们立足不稳。志愿军投出更多手榴弹,炸毁油箱,火焰窜起。 车队瘫痪,几十辆汽车堵塞通道,敌兵四散逃窜。战斗间隙,郭忠田调整部署,让战士们补充弹药,从缴获的敌车中取出罐头。大家快速吞咽食物,保持警惕。敌残部集结,试图冲破封锁,但志愿军火力网密集,子弹如雨倾泻。 公路上尸体横陈,车辆残骸冒烟。郭忠田观察敌动向,发现空中敌机盘旋,但轰炸目标锁定主峰假阵地,炸弹落下,土石飞扬,主峰陷入火海。 敌兵倒地,剩余者退后重组,但志愿军追击,近距离格斗,用枪托砸击。战斗持续数小时,公路弯道成为杀场,敌车队彻底瓦解。郭忠田清点战果,部队无一人伤亡,敌方损失惨重。 这次战术选择,利用地形和伪装,避开敌重火力,集中打击弱点,创造了阻击奇迹。敌机反复轰炸主峰,假工事被夷平,烟柱升腾,但志愿军阵地未受波及。 敌步兵两百余人重整队形,反扑山包,端枪低姿推进。志愿军从壕沟射击,子弹啸叫,敌前排倒下。战士们投手榴弹,碎片飞散,敌群混乱。郭忠田指挥轮番压制,战士爬行换位,继续开火。敌兵试图攀坡,但坡陡滑倒,暴露在火网中。战斗结束,志愿军清扫战场,缴获炮门和车辆,堵住通道。郭忠田排获英雄称号,他升任副师长。 志愿军第二次战役中,郭忠田排的阻击战体现了灵活战术的重要性。面对敌军机械化优势,他们通过地形分析和阵地调整,避免了硬碰硬的损失。主峰假工事的设置,成功误导敌空军火力,节省了兵力。 放过坦克的决定,保留了弹药用于打击后续部队,体现了战场判断的精准。整个过程显示出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的智慧应对,确保了战役整体胜利。 敌军多次尝试突破,但均被志愿军击退。郭忠田排的零伤亡战绩,不仅保住了龙源里通道,还为113师其他部队争取了时间。整个战役,西线志愿军成功包围敌军,迫使联合国军后撤。 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和一级英雄称号,全排获“郭忠田英雄排”荣誉。这一事件在军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

0 阅读:385

猜你喜欢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