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志怪录》里的故事, 清朝年间,江南有个人做官到了尚书的位置。他很重视儿女教

南门子淳晨布 2025-08-20 05:56:32

这是《志怪录》里的故事, 清朝年间,江南有个人做官到了尚书的位置。他很重视儿女教育。在他五十五岁这年,孙子考中了探花,全家人都欢喜雀跃,只有尚书一个人闷闷不乐。他对探花的结果很不满意,他本以为孙子能考上状元。 这天家里大宴宾客,庆祝他的孙子好中探花郎。尚书更郁闷了,于是就一个人在后花园闲逛。迎面走来一位道士,这道士气质非凡。虽面生,但尚书以为是那家客人带来的朋友,也是来祝贺的,就礼貌的回避让路。 那道士却在他面前停了下来,说道:“我看出大人有点心情烦躁,我们一起走走如何?” 二人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口井旁,道士对尚书摊手说你看看井中有何物? 尚书好奇的向里面望去。没想到那道士在他后面猛推一掌,尚书猝不及防,一下子跌落井中。 井中猩气扑鼻,四下漆黑,尚书只觉得口鼻发不出声音。挣扎间,四周突然亮了起来。 他四下望了望,发现自己身处一间矮屋面,正躺在一个年轻女人的旁边。 尚书荒忙起身,却发现自己根本起不了。低头看自己身长不足一尺,一副婴儿样子。 这时一个衣着破烂的男人扛着一代米走进了屋里,仔细端详了一阵婴儿,笑道:“不错,像我,只是长大了不要像我一样做个佣工。” 尚书这才明白,自己已死,现在转世到了一个穷苦人家中。他很绝望,想绝食自尽,但肚子极饿,忍不住吃起母亲的奶来。 等到一岁快会走路的时候,尚书心想自己原来的躯体早已腐烂,自己是回不去了,只好安心呆在这里。 好不容易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尚书要求自己这一世的父亲安排自己读书,好博个功名。 他父亲非常支持,省吃俭用的供他读书,他也十分努力,但到了二十多岁仍然未考中秀才。 待父母去世后,他只好到了一家私塾打杂来糊口。后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年轻守寡的朱姓小娘子。然后入赘朱家,当了倒插门女婿。 同村有个豪门姓张,父亲是当地巡检(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一类),很有势力。想把朱姓小娘子买来做妾,尚书夫妻自然不会愿意。 张家上门抢人,尚书奋力与他们搏斗,他的岳父也来帮忙,荒乱中被张家人推倒跌死了。 尚书气坏了,拿刀乱砍。荒乱中砍倒两人,最后自己也因寡不敌众被抓起来见官。 一到县衙,县令根本不听尚书的据理力争,将他关了起来,然后置之不理。尚书势单力薄,坐了十多年牢,最后与上朝廷大赦,才得以出来。 出狱后,妻子早已不知去向,家里已是荒宅一处。 尚书决定抛下这切,投奔江南自己前世的家人。他觉得自己去世才三十多年,想必后代还有能记住他的人。 没想到到了江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老宅时,门楼依旧,但却变成了某侍郎的府第。 向周围的人打听三十年前的尚书,很少有人知道。最后在一位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墓地。 尚书芒然四顾,见自己的墓地荒草丛生,只有几间破茅屋立在墓地不远处。门口有位老妇人在佝偻着身子纺线。 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老妇人正是当初探花郎的媳妇。因家贫无有去处,只好在祖坟旁建茅屋栖身。 尚书忍住眼泪打听到:“听说尚书府一片繁花,怎么才三十多年就沦落到这个地步?” 妇人说到:“当年祖父风光无限。只因我夫中探花没中状元郁闷而死,我丈夫也因祖父被自己气死,一直心中有愧,很快就病死了。自此家道中落,沦落到此!” 尚书听后,唏嘘不已。看向自己的坟墓,一片箫瑟,满目凄凉,心中不由涌起愧疚之意。大叫一声,气绝身亡。 尚书醒来之时,发现自己仍在花园中,道士就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自己。 尚书痴立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 正在这时,前院传来一片嘈杂声。一个仆人急匆匆赶来告诉他:“老爷,大事不好,朝廷听说你因为孙子没考上状元而对朝廷心怀不满,现在抄家来了。” 尚书大惊,正要冲到前院救人,几个兵卒已冲到面前,一把就按住了他。 尚书一下子醒了过来,这又是一场梦。 道士问到;“大人,你还嫌你的孙子没考上状元吗?” 尚书扑通一声跪倒在道士面前。哭道:“承蒙道长指点,我已经知道错了。只愿跟在你的身边,做你的弟子。” 道士说到:“大人大富大贵,何出此言?贫道只是看大人得陇望蜀,稍加宽慰而已。”贫道告辞了!说完转身走出了花园。 从此以后,尚书常怀知足之心,做事也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尚书也因此得以善终。 这个故事很有现实意义。有的家长对孩子十分苛刻,孩子本来十分优秀了,家长还得陇望蜀。其实,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0 阅读:0
南门子淳晨布

南门子淳晨布

南门子淳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