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条件 车辆:小米 YU7 2025 款 Max 版(双电机四驱,零百 3.2 s) 里程:提车 15 天、行驶 1 860 km 环境:北京 35 ℃ 桑拿天 + 暴雨积水路段 仪器:VBOX、噪声仪、热成像、底盘动态扫描仪 二、11 项成绩总览 如图 三、两大缺点,官方都认 悬挂“偏硬”牺牲舒适 运动取向标定,压缩阻尼大,细碎颠簸直接传进车厢; 后排乘客过减速带时抛跳明显,家庭用户建议等官方 OTA 舒适模式。 官方回应:年底将推送“舒适/运动”双模式空气悬挂 OTA,解决“硬”痛点。 反向盘“电子味”浓 随速增益不线性,中高速中心区发虚,山路需要频繁修正; 与 Model Y Performance 相比,路感反馈弱。 官方回应:硬件已预埋可变转向比,软件将在 Q4 开放选装包。 四、彩蛋:三个“隐藏惊喜” 拖车模式:中控屏一键开启,可牵引 1.8 t 房车,露营党福音; 车外功放:锁车后可当 40 W 蓝牙音箱,实测广场舞大妈点赞; 车机小爱同学“免唤醒”成功率 97%,方言识别支持粤语、四川话。 五、购买建议 性能控/科技党:冲!3.3 s + 800 V 超充 + 激光雷达,30 万内无对手; 家用为主:等年底空气悬挂 OTA 后再下单,或者干脆选单电机长续航版; 已锁单用户:提前在 App 里把“转向手感升级包”加入安装队列,官方说免费。 结语 小米 YU7 把硬件堆到天花板,却在“舒适”和“手感”两个传统车企擅长的细节翻了车。好在全部可以通过 OTA 打补丁——这很小米。 如果你愿意做首批“内测玩家”,现在下手没问题;想要“到手即完美”,不妨让子弹再飞三个月。
小米和华为到底谁更会营销?终于有答案了小米车展送水,人气爆了小米送冰棍,人气
【241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