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普会晤未达成任何协议,将对国际局势带来啥影响?其实,没有协议就是最好的协议!如果他俩真签署了协议,世界格局就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我们之前聊过这场会晤注定是一场政治秀,谈不成硬核性成果,但软性成果肯定会有一些。比如恢复美俄直航、俄乌战俘交换、文化合作项目重启等。结果会谈一结束,俄方就宣布“准备恢复美俄航班”。 在迎接仪式细节中,特朗普埋了一堆政治算计。一是在大量俄方记者到访之后,美方突然以酒店不够为由,把他们安排在帘子隔间,跟集中隔离似的。表面是减少安保压力,实际是制造屈辱感。 二是B-2掠过机场上空,F-22列阵于红毯两侧,元首之间的欢迎仪式从未有此先例。所以,特朗普所宣称的“欢迎仪式”,说到底是则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普京则以沉默应对,彰显出对这种表演的不屑。 三是双方握手时,特朗普试图让普京身体失衡以占据主动,结果既是克格勃出身,又练跆拳道的普京,纹丝不动。 四是特朗普即兴邀请普京乘坐他的总体专车,没想到普京没有丝毫犹豫,就上了他的“野兽”专车,并未乘坐其提前运到的专车。普京以信任姿态反制美方心理攻势,这不仅让双方安保人员懵圈,美媒也被整破防了,惊呼“普京未费一兵一卒,占据主动”。 其实,这场精心安排的仪式恰恰暴露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真相:面子可以给足,但里子的较量从未停止。特朗普提前30分钟到达机场,以主人姿态迎接。普京则以“如果您2022年在任,战争就不会爆发”恭维回赠,两人在镁光灯下演绎着各自精心编排的剧本。 但当记者突然质问普京:“你怎么能让大家相信你的话?”时,这种西方式预设性敌意瞬间就刺破了双方精心维持的体面。 会谈之前,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说,会晤总体上可能持续6至7个小时。但会谈却由原计划的一对一变成了三对三,开玩笑属于是。按理说这种重大外交场合,所有流程和细节早就应该敲定了,极少出现这种重大临时变故。 大伙还记得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吗?美方临时改变两项关键流程,最终引发了中方强硬回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双方都未严肃对待此次会晤,只是把它当成表演舞台而已,否则不会如此胡吊扯。此外,会谈也由预估的“6至7个小时”被急剧压缩至165分钟。这说明双方压根就聊不到一起,只能草草收场。 因为俄方早已将乌东四州写入宪法,早就没有了妥协余地。双普会当日,泽连斯基大声疾呼:“乌克兰人不会把自己的土地拱手让给占领者”,任何领土交易均属“违宪”,俄军占领区不容成为谈判筹码。 欧洲多国领导人早先也发表过联合声明,并划出三条红线:严禁美俄私下交易乌克兰领土,反对单独调整东欧地缘秩序,警告欧洲安全不容当筹码。 而特朗普在启程前往阿拉斯加之前,也在飞机上说过:乌克兰将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进行领土交换。领土议题会被讨论,但必须由乌克兰做决定,我不是来替乌克兰谈判的,我是来让他们坐到谈判桌前的。握草!你都解决不了领土问题,哪还谈个大锤子啊! 其实,这种死结无解的结构性矛盾,早就注定了会谈无果:普京要领土固化,特朗普要速成交易,泽连斯基要完整主权,欧洲要战略自主,四者形成根本性互斥。欧乌虽然发现自己已沦为“菜单国家”,被端上美俄谈判桌,却无资格参与点菜。 泽连斯基绝望的在社交媒体呼唤:“乌克兰的和平之路必须、且只能与乌克兰共同确定,这是最基本的。”“必须在一个明确可靠的安全架构的基础上,以有尊严的和平来结束战争”。他就像一名被排除在宴席之外的食客,疯狂拍打着紧闭的餐厅大门。 但也不能说会谈完全没有意义,谈不成原本就是意料之中,但美俄两国元首破冰,让会晤本身具有了意义。对普京而言,三年外交孤立后,在没做出任何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获得了与美国平等对话地位,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对特朗普而言,会晤本身就是“交易的艺术”表演舞台,迎合了选民厌战情绪,毕竟58%的美国人希望结束援乌。另外,特朗普早先也说过,“将在上任后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这下好了!总算对MAGA派有个交代了。 来去如风,普京带回克里姆林宫的是打破外交孤立的胜利叙事;特朗普收获的是国内选民的短暂喝彩;而基辅的灯火依然在导弹爆炸中若隐若现;欧洲的议会里则继续回荡着屁用没有的抗议宣言。 其实,这场没有协议的会晤,恰恰是后西方时代最精准的隐喻:旧霸权依然在表演,但剧本已经失控。乌克兰的命运大概率会在没有乌克兰的房间里被决定,因为大国可以优雅地交换利益,而小国只能在菜单上等待被翻牌子!
刚和普京聊完,特朗普就中俄结盟发声,4字已出,美国重建新秩序 特朗普和普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