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东西,有时候比变脸还快。左宗棠在建国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骂成镇压农民

海边观潮客 2025-08-16 15:27:27

历史这东西,有时候比变脸还快。左宗棠在建国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骂成镇压农民起义的 “反派”,“刽子手”,短短几十年后,如今总算在官方媒体层面重新获得正名,成了力保国土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这身份转换,令人唏嘘不已。​ 建国初期骂他,不是没道理。当年太平天国打到湖南,左宗棠带着乡勇狠命剿杀,手段确实够硬。史书里写他 “三日破一寨,五日屠一城”,那些跟着太平军反抗苛政的百姓,在他眼里都是 “贼”。那会儿讲究阶级立场,自然把他归到了对立面,课本里提他,多半是跟 “镇压起义” 绑在一起。​ 可谁也没法否认他抬棺收新疆的狠劲。1876 年那会儿,朝廷里吵成一团,李鸿章说 “新疆荒僻,丢了也无妨”,左宗棠气得拍了桌子:“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他带着湘军出征时,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得了咯血病,咳嗽起来直冒冷汗。让人打了口棺材跟着大军,意思很明白:要么收复失地,要么死在征途上。沙漠里没水,士兵们渴得喝马尿,他就跟大家一起啃干硬的馕;遇到敌军突袭,他拄着拐杖站在阵前,愣是没退后半步。​ 现在翻史料,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左宗棠。一边是他在湖南写的奏折,说 “匪患必除,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另一边是他在新疆的家书,嘱咐儿子 “多带些种子,收复的土地要让百姓种上庄稼”。这人就像块多面镜,从不同角度看,能照出完全不同的模样。​ 有人说历史评价太功利,需要他当 “反派” 时就骂,需要他当 “英雄” 时就捧。可仔细想想,左宗棠本就是个复杂的人。他站在清朝的立场上,镇压起义是他的职责;但他保住新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事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够硬气。​ 新疆的老百姓记得他。伊犁有个老城墙,上面还留着湘军刻的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当年他不光打仗,还逼着士兵修水渠、种桑树,那些从湖南带来的稻种,现在还在天山脚下结着穗。​ 历史哪是非黑即白的?左宗棠手上沾着血,也握着保家卫国的剑。骂他的人没说错,赞他的人也没夸大。这种身份的转换,恰恰说明我们看历史的眼光越来越活了 —— 不再用一个标签钉死一个人,而是学着在时代的局限里,看清哪些事值得永远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