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农村大爷屁股长了个痔疮,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在挂号处医生问他:"您挂什么科?"大爷也不懂,医生解释道:"您看外面挂外科,看里面挂内科。"大爷想了想说:"我挂屁科!"医生哭笑不得道:"我在这医院工作了十几年了,头一回听说过有屁科,您到底哪里不舒服呀?"大爷说:"我屁股上长了个痔疮,医生说:"您这个应该挂肛肠科。"大爷问:"肛肠是啥科啊?"医生道:"就是您说的屁科。"大爷一拍大腿:"早说肛肠就是屁科不就完了!"
大爷看完病拿了药,一路念叨着"还是实在话管用"回了村。没两天,村西头的张大娘就找上门了,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手帕,脸憋得通红:"王大哥,你上次去医院那招好使不?我这嗓子眼痒得快冒火了,夜里咳得睡不着,想去医院看看,可不知道挂啥科啊。"
大爷正蹲门口抽旱烟呢,一听这话把烟锅往鞋底一磕:"这还不简单?哪不舒服就说哪!你咳嗽就挂'咳嗽科',保准没错!"张大娘将信将疑:"真中?人家医院能听懂?"大爷拍胸脯:"放心,我那'屁科'都听懂了,你这咳嗽科算啥!"
第二天张大娘揣着存折就奔了医院。挂号窗口里的小姑娘刚上班,见张大娘颤巍巍递过身份证,就问:"大娘,您挂哪个科?"张大娘深吸一口气,大声说:"我挂咳嗽科!"小姑娘手里的笔"啪嗒"掉桌上了,抬头见张大娘一脸认真,忍着笑问:"您是咳嗽厉害?"张大娘点头如捣蒜:"可不是嘛,夜里咳得炕都晃!"小姑娘赶紧说:"大娘,您这得挂呼吸科,我给您挂好了,二楼左转。"
张大娘攥着号单乐颠颠上楼,路上碰见个穿红马甲的年轻人,胸前挂着"志愿者"牌。年轻人见她东张西望,就问:"大娘,找哪个科?"张大娘扬着号单:"呼吸科,说是治咳嗽的。"年轻人笑着引路:"对,就是治咳嗽的,我带您去。"到了诊室门口,张大娘还跟人念叨:"还是人家医院懂行,我说咳嗽科,就知道是这!"
这事没过三天,村东头的李大爷也坐不住了。李大爷前些年在地里摔过,腰一直不利索,最近疼得直不起来。他跟大爷打听:"老王,我这腰杆子疼得钻心,去医院该咋说?"大爷想都没想:"那还不简单,挂腰科!"李大爷一拍大腿:"中!就这么说!"
结果李大爷到了医院,挂号处换了个新来的小伙子,听李大爷说"挂腰科",愣是没反应过来,挠着头问:"大爷,咱医院没这科啊......"旁边的老护士听见了,赶紧过来说:"小李,这是西边村里的老人,说'腰科'就是看腰的,挂骨科!"小伙子这才明白,赶紧给挂了号。李大爷临走还跟小伙子说:"后生,记着点,腰不舒服就是腰科,好记!"
这下村里可热闹了,老人们看病都学这招。王婶眼睛花,去医院就说"挂眼珠子科",对应眼科;赵大叔耳朵背,说"挂耳朵科",对应耳鼻喉科;连村小学的老校长,多年的老寒腿犯了,也梗着脖子跟挂号的说"挂膝盖科"。医院的护士们见了这些村里来的老人,老远就笑着迎上去:"大爷大娘,您哪不舒服?我给您挂科。"
后来医院院长来门诊视察,听护士们说了这事,非但没生气,还拍了板:"老人们说得实在,咱得让他们看病方便!"没几天,医院大厅里就多了块大牌子,红底黑字写着"常见病症对应科室",下面配着大白话:"咳嗽、喘气费劲——呼吸科;腰疼、腿疼、骨头疼——骨科;眼睛看不清、流泪——眼科;耳朵听不见、流脓——耳鼻喉科......"最逗的是最后一行:"屁股上的毛病——肛肠科(俗称'屁科')",旁边还画了个小屁股的简笔画。
大爷听说医院挂了这么个牌子,特意拉着张大娘、李大爷去医院看新鲜。站在牌子底下,大爷叉着腰得意地说:"咋样?我说实在话管用吧!"旁边的护士笑着说:"王叔,现在您再来,直接说'屁科',我们立马就给您挂肛肠科!"
这事传回村里,村支书特意在大喇叭里表扬大爷:"王大爷这可不是瞎胡闹,是给咱全村老人办了件大好事!以后咱去医院,就按实在话说,医院懂!"打那以后,村里老人去医院再也不怵了,个个昂首挺胸:"我挂咳嗽科""我挂腰科""我挂眼珠子科",医院里时不时响起阵阵笑声,老人们的实在话,反倒成了医院里最暖心的风景。
如今大爷见了谁都乐呵呵地说:"咱庄稼人看病,就图个实在。哪疼说哪,医院能懂,咱就敢去。这看病啊,就跟种庄稼似的,接地气才能长得好!"
子木
老百姓要的就是通俗易懂,方便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