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了,全世界不得不服!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以一句直白断语惊动东京:“中国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在前段时间,这位美国财长站在东京的聚光灯下,一句“中国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像颗深水炸弹,把会场内外炸得嗡嗡作响。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话是在日本说的,美国在亚太最核心的盟友地盘上。 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刚满半年,贝森特这趟亚洲行明面上是谈经济合作,但这句捅破窗户纸的大实话,瞬间让所有外交辞令黯然失色,风向真的变了。 曾几何时,“战略竞争对手”这类标签还遮遮掩掩,如今美国最高经济官员直接摊牌,分量完全不一样。 这等于官方认证:中国带来的挑战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大国博弈的棋盘上,经济与军事的界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贝森特敢这么说,背后有硬碰硬的现实支撑,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写得明明白白: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家族持续升级,覆盖范围与精度让人无法忽视,海军“下饺子”的速度没停过,尤其是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形成战斗力,搭配055型万吨大驱,在西太海域的存在感肉眼可见地变强。 更让美军睡不安稳的是“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简单说,就是在中国近海,美国航母战斗群想再像以前那样自由晃悠,代价会大得难以承受。 这不是科幻小说,是实实在在摆在桌面上的威慑力量,当对手的矛足够锋利时,再厚的盾也会显得单薄。 贝森特作为财长,对经济领域的交锋体会更深,世贸组织(WTO)2025年最新数据摆在桌上: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份额依然稳居首位,对美贸易顺差虽有波动但体量依然庞大。 双方在科技领域的缠斗进入深水区:高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产业链,每一个都是未来国力的命门。 特朗普政府重启的关税大棒挥了半年,效果却像打在了棉花上,中国产业链展现出的韧性与快速调整能力,让“脱钩断链”的口号显得苍白。 美国企业嘴上喊着“去风险”,实际投资流向却诚实得多,当经济相互依存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全面对抗无异于自缚手脚。 贝森特东京发言后,国际反应成了绝佳的观察窗口,日本官方表态谨慎,强调“美日同盟牢不可破”,但私下对华经济合作一点没放松。 东盟国家更是集体上演“平衡术”,一边欢迎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饼,一边把中国当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心引擎。 欧洲的态度更值得玩味,德国总理在贝森特发言后不久公开表示:“欧洲需要战略自主,不会简单选边站。”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言,欧洲应避免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当昔日盟友也开始寻找中间地带,美国单极号令天下的时代,已实实在在地远去了。 面对贝森特这番直白的“认证”,国际战略研究界的主流观点反而趋向冷静。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认为:“承认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并非宣战,它更像是对现实的确认。 关键在于美国如何定义和管理这种竞争,” 她强调,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攸关人类存续的领域,中美合作不可替代。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说得更直白:“21世纪的历史将由中美能否找到共存之道书写,恶性竞争只会双输,共同进化才有未来。” 他提醒,双方庞大的经济联系就像压舱石,能防止对抗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贝森特在东京的坦率,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中国作为全方位主要竞争者的身份,已被美国最高决策圈正式接纳。 世界不得不服的是,这场横跨经济、科技、军事的超大型综合竞赛,其复杂程度远超冷战剧本。 它要求双方拿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与智慧,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索共存的边界,在摩擦的现实中寻找合作的缝隙。 当最大竞争对手的位置被官方盖戳认证,博弈的剧本才真正翻开新章,未来的胜负手,或许已不在谁能彻底压倒谁,而在于谁更能驾驭这场高难度的竞争共舞。
法新社今天(8月14日)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敦促欧洲国家做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