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总统还没有到阿拉斯加,中国5艘大型破冰船,就集体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遭到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4 10:27:20

普京总统还没有到阿拉斯加,中国5艘大型破冰船,就集体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遭到美国巡逻机、警卫队包围监视!   就在普京总统访美行程尚未开启之际,五艘中国大型破冰船已悄然集结在阿拉斯加附近广袤的北极海域。 在北美空防指挥部与美国北方司令部的雷达屏幕上,前所未有地同时闪烁着五个代表中国船只的光点,这一数量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当前在北极可用破冰船的两倍半。 于是,美方巡逻机呼啸升空,海岸警卫队舰艇紧急出动,一场高纬度围观悄然上演。   根据美国海岸警卫队公布的信息,五艘中国科考破冰船的身份得以确认,它们是肩负重要使命的“雪龙2号”,以及“极地”号、“深海1号”、“探索33”号、“中山大学极地”号。 AIS信号清晰描绘了它们的航迹,从中国不同港口启程,最终汇聚于阿拉斯加周边海域,活跃在北冰洋、白令海至楚科奇海的广阔区域。   这一情形瞬间让美方的神经高度紧绷,北美空防司令部与美国北方司令部也立即联合声明,正对包括多种研究型船只在内的中国破冰船队进行严密监控。 尽管发言人承认这些船只“在国际水域作业,不被视为国土防御威胁”,却仍强调其数量比过去几年显著增加,必须持续监视其动向。   对此,海岸警卫队动作频频,8月5日,一架从科迪亚克起飞的C-130J“大力神”运输机紧急升空,对在白令海东北方向航行的“极地”号和“中山大学极地”号进行抵近识别与监视。   8月6日,海岸警卫队“韦什”号国家安全舰在白令海峡以北的楚科奇海再次锁定并向北航行的“中山大学极地”号。   更早的7月底,另一架C-130J已对位于阿拉斯加乌特恰格维克以北约290海里、在美国延伸大陆架边界内130海里处作业的“雪龙2号”进行了侦察。   美方将这一系列行动冠以“边境哨兵行动”之名,宣称旨在打击恶意活动,捍卫主权利益。 然而,将正常科考活动标签化为潜在威胁,其背后的焦虑早已溢出屏幕,中国船只在北极科研活动的存在已成三年趋势,去年就有三艘中国科考船在白令海峡以北作业。   由此可见,美国如此杯弓蛇影,实则是北极巨大战略价值下的心魔作祟。 随着冰盖加速消融,北极航线的黄金价值骤然凸显。 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就曾指出,对中国而言,定期使用北方航线将是巨大的经济福音,从上海到德国港口的航程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路线足足缩短4600多公里!这条近道足以重塑全球物流格局。   还有北极地区的资源储量更令人垂涎,据权威勘探数据,其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石油储量约占13%,堪称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 中国在2018年白皮书中明确将自身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其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正是看中了这片冰封之地的经济与战略通道价值。   然而,面对中俄在北极的积极布局,美国却深陷破冰船严重短缺的窘境。俄罗斯坐拥数十艘破冰船,中国也至少拥有五艘大型极地船只。   在看美国,仅有“北极星”号和“希利”号两艘老旧破冰船勉强支撑北极任务,其中“希利”号是目前唯一实际可部署的。   新购的第三艘破冰船“斯托里斯”号,实为二手船改装,刚于8月10日匆匆服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战力提升。   在这样的现状下,特朗普政府虽雄心勃勃地计划投入43亿美元建造三艘重型极地安全艇,并扬言要打造40艘新破冰船队,但现实却骨感无比。 首艘重型破冰船交付时间已从2024年推迟到2029年,40艘大舰队更像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为解燃眉之急,美国甚至不得不拉上加拿大、芬兰搞起破冰船合作计划,抱团取暖以期满足未来十年盟友对多达90艘破冰船的预估需求。   讽刺的是,就在美国紧张兮兮监视中国科考船之际,其年度“北极边缘25”大规模军演正同步进行。 这场有英国、丹麦等多国参与的演习,本意是展示北极战备能力,却不得不依赖于海岸警卫队那可怜的两艘半破冰船资源。 参考资料: 美出动舰机监视中国科考破冰船远征北极,中方要干件大事——热点新闻 2025-08-11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