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以4800万美元买下破旧的北京豫王府,改造成协和医院时,发现大量珍宝,但洛克菲勒却说:“是谁的就用于谁!” 1915年,一个让北京城议论纷纷的消息传开了: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基金会花了12.5万美元,买下了破败的豫亲王府。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什么概念?足够买下整个紫禁城周边好几条胡同。 末代豫亲王端镇那年才4岁,府里早就揭不开锅。他母亲佟佳氏做主卖了祖产,族人骂她败家,可她也没办法,王爷家的日子确实过不下去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看中的不是这座府邸,而是它的位置:东单三条,离紫禁城几步路,建医院最合适不过。 施工队挖地基时确实有“意外收获”,工人从地下刨出了一些清代的金银器皿、古籍字画,还有不少铜钱。按照当时的做法,洛克菲勒的人没有私吞,而是登记造册,用马车送到了故宫。这事在当时的北京传得很神,说美国人讲究规矩。 豫王府的历史其实挺有意思,第一代豫王多铎是清太祖的侄子,开国功臣。可后来这一支因为多尔衮的事受了牵连,14代豫王里有4个被夺了亲王衔。到了清末,这些王爷早就没了往日的风光。 乾隆皇帝当年给豫王府加高围墙,表面上是恩典,其实是暗示:你们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别出来。门前那对卧狮也有讲究,顺治帝特意赏赐的造型,寓意开国功臣该躺着享福了。没想到后代真的“躺平”到要卖祖产。 洛克菲勒的团队建医院特别讲究,从美国运来抽水马桶和红松木料,每块琉璃瓦都要对色卡验收。最贵的是檐下彩绘,清宫老匠人画一平方尺收五个银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工钱。 1921年协和医院开张时,北京人都来看热闹。手术室装了德国显微镜,病房配了制冰机,护士穿雪白制服。更让人称奇的是收费标准:穷人可以领免费号,富商要花大价钱挂号。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最打动人的细节是,医院自备发电机。就算全城停电,手术台上的灯也亮如白昼。那个年代,能做到这点的医院全中国找不出几家。 培养医生比建医院更难,首批25个学生里竟然有3个女生,在百年前简直是惊世骇俗。教材全英文,75分才算及格,挂三门课直接退学。严师出高徒,后来中国近一半的医学大师都从这里出来,包括接生过5万婴儿的林巧稚。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人宁可关院也不跟日军合作。设备藏进地窖,病床改成菜园,硬是没让日本人得逞。 今天走进协和,还能找到豫王府的痕迹。前几年修缮时,工人从墙基里抠出一块刻着“内务府造”的城砖,旁边就摆着最新款的核磁共振仪。古今交融,恰似当年洛克菲勒坚持用绿琉璃瓦盖西医大楼,既要最先进的医术,也要守住这片土地的根。 从1915年到现在,协和见证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全部历程。当年那个石油大亨可能想不到,他在北京留下的这座医院,会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的医学圣地。 有时候想想,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美国商人的慈善之举,一座没落王爷的破败府邸,机缘巧合下成就了今天的传奇。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如果现在有个外国富豪想花100亿买你家祖宅改医院,条件是挖到文物归他,你干不干?” 信源: 洛克菲勒基金会年报(1915—1921年):详述协和建设预算与文物处理。 北京协和医院院史档案(1921—1951年):记录运营模式与患者数据。 美国《时代》周刊(1916年):报道豫王府交易细节
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以4800万美元买下破旧的北京豫王府,改造成协和医院时,发现大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14 09:58:47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