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亲生母亲却找上了门,但陈若琳的举动让人意外。 (信息来源:北方网——心疼!光鲜的运动员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伤痛) 在体育界,有无数令人动容的奋斗故事,陈若琳的经历,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年,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 年仅三岁的陈若琳,遭遇父母离异,父亲从此消失不见,母亲则带着弟弟远赴重洋。 小小的她,被独自留在了南通老屋,生活陷入黑暗。 幸运的是,外婆伸出援手,用米汤一口一口将她喂养。 可外婆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最终陈若琳被过继给舅舅舅妈。 舅舅舅妈视她如亲生,给了她久违的温暖,让她重新感受到家的安稳,她也改口喊他们“爸爸妈妈”。 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 四岁时,舅舅带她去市儿童体校学游泳,本是为了强身健体,却意外开启了她的跳水之路。 教练高峰独具慧眼,一眼看中了陈若琳关节柔韧性好、骨架轻的优势,断言她是天生的跳水苗子。 从此,陈若琳踏上了充满挑战的跳水征程。 训练的日子艰苦异常。 每天清晨五点,当其他孩子还在睡梦中,陈若琳已在训练馆,上百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伤病如影随形。 六岁时,她在训练中摔断右胳膊,医生建议休息三个月。 可一个月后的重要比赛,她不愿错过,带伤上阵,凭借顽强毅力夺得第四名。 还有一次,她与队友相撞导致肩关节脱臼,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咬牙让医生复位,第二天照常训练。 膝盖受伤缝了八针,她也是第二天就回到训练场。 这份超乎常人的坚韧,让教练都感叹她骨子里的那股狠劲。 凭借着天赋与努力,陈若琳的跳水事业飞速发展。 十三岁时,她在全国少儿比赛中包揽三项冠军,被国家队教练周继红看中,顺利进入国家队。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刚进队半年的她,与搭档在三米板项目中获得银牌,崭露头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十八岁的陈若琳迎来高光时刻,她以打破奥运纪录的总分,一举斩获女子十米台单人和双人两枚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看着观众席里舅舅舅妈为她举起的“若琳加油”横幅,她的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陈若琳体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颈椎旧伤复发的她在决赛中出现失误,仅获得亚军。 但她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更加拼命训练,将2016 年里约奥运会当作自己的最后一战。 在里约,她和搭档在双人十米台项目中,以领先对手二十分的巨大优势夺冠,成为奥运“五冠王”。 然而,在里约奥运会颁奖仪式上,陈若琳消失20多年的亲生母亲突然出现。 赛后母女在更衣室见面。 关于这次见面,外界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那些被母亲缺席的岁月 。 退役后的陈若琳,并未远离跳水事业。 2018年,她以教练身份重回国家队,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队员。 她会指着自己膝盖上的伤疤,告诉队员们坚持的意义;会在池边大声纠正队员的动作。 2021 年东京奥运会,她执教的徒弟包揽了女子跳台项目的金银牌。 看到弟子们站在领奖台上,陈若琳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从被抛弃的女孩,到奥运五冠王,再到冠军教练,陈若琳的人生堪称传奇。 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坚持与奋斗的力量,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家人的定义。 正如当下热门的励志话语所说:“踩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不可摧。” 陈若琳正是如此,在困境中崛起,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
和安说娱乐
2025-08-13 12:45: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