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台湾统一过程中会不会有台湾部队起义?说实话,台湾目前20多万部队,志愿兵16万,其他都是义务兵,义务兵的服役时间是4个月,四个月在大陆新兵基本刚下连队,就结束了,哪来的战斗力,因此台湾的实际可战兵力也就10几万人,这十多万人的部队要起义的概率是0,主战的为主,这些人的命运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最后不是被消灭就是被俘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军账面上确实看起来不差,二十多万人呢!可这数字摊开一看,水分就来了。志愿兵差不多16万,剩下的义务兵服役期只有4个月。4个月能干啥?新兵训练刚结束,枪打稳还没练熟,就已经准备退伍了。 真正能打仗的部队,业内都心知肚明,不超过5个联兵旅,其余大部分是后勤、文书、维修……说白了,真上战场,更多人是端茶送水而不是端枪冲锋。 更尴尬的是士气问题。台军被骂“草莓兵”不是一天两天了,意思是外表光鲜,碰一下就烂。金门那次,被大陆无人机在头顶拍个正着,不少士兵缩在掩体里,连抬头都不敢,别说还手了。这样的状态,你指望他们阵前反水?多半连抉择的勇气都没有。 现代军队阵前反水,不是拍拍胸口就能干的,它至少得有三个条件:指挥系统崩溃,上面没人能发号施令,下面才能自由行动;外部强力接应,反水之后有人保护,否则转头就被自己人清算;士兵切身利益受损,比如不给发工资、家里被欺负、活不下去了。 现实是,台湾这仨条件一个都不满足。指挥系统再怎么混乱,基本运转还在;外部接应? 离着130公里的台湾海峡,可不是隔壁喊一声就能接人;至于士兵的利益,大部分人就是混日子领工资,真打仗了,他们的第一选择多半是逃,不是反水。 有人会说,罗马尼亚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莫斯科1991年都发生过军事起义啊,台湾也行吧?别想太多,那些案例背后都有特殊环境——不是外部支援够硬,就是政治形势到了崩溃边缘。 可台湾呢?美国和日本嘴上喊得起劲,“关切局势”“支持台湾”,可真到关键时刻,美国更在乎的是航母不被击沉、金融市场别乱套,日本甚至已经悄悄把“协防台湾”的条款降了级。 资本也很现实,他们对台积电的工程师兴趣更大,对前线士兵?说白了没什么商业价值。 所以别指望外部势力会帮台军起义,他们顶多隔着海喊两句加油,然后继续喝咖啡。 台湾海峡最窄处也有130公里,导弹飞过来不到7分钟。本岛部队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很可能直接被反斩首部队、无人机、卫星定位锁死。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上世纪那种慢悠悠推前线了,你军营里谁开了个会、谁多买了两桶汽油,都可能被电磁侦察盯上。 更要命的是,战时军营基本会被电磁屏蔽,通信中断,你想联系外部力量根本没戏。组织反水?那得先突破一层层技术封锁和监控,难度比打职业电竞世界冠军还大。 跟1949年金门起义那会儿完全不同。那时候的金门离大陆近,战场封锁和监控水平低,反水还有可操作空间。如今这条件,你别说反水了,连“先沟通再行动”的机会都没。 其实,不论政治立场,普通人最现实的选择永远是——往日子好的方向走。台湾企业对大陆投资最近增长了23%,金门渔民和大陆海警在海上见面能笑呵呵打招呼。 经济面前,意识形态往往退到二线。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是生意做得成不成、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货卖得出不出得去。 现代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单一的军事反水,而是看经济和民心的流向。要是真有一天台海局势出现重大变化,最可能先“倒戈”的,不是前线的士兵,而是资本、企业、民生领域先转向。毕竟,这些才是长久的力量。 “台军阵前起义”听着热血,其实更像是网友茶余饭后的脑洞。现实世界里,这事被各种条件锁死:军队战力结构有硬伤,士气低迷;国际外援不靠谱;地理与技术条件让反水几乎不可能。 倒是民间和经济上的融合,才是未来改变局势的真正力量。兵变的戏码,在现代化战争中已经很难上演,更多的是慢慢渗透、悄悄转向,然后有一天你回头发现——原来真正的“反水”,早就发生在生活里了。
[兔子]台湾统一过程中会不会有台湾部队起义?说实话,台湾目前20多万部队,志愿兵
恒南情情
2025-08-13 11:16: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