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9年冬,晋国都城绛邑。曾追随文公重耳颠沛流亡、功勋卓著的老将军魏犨,病榻上已进入弥留阶段。床边守候的,除了他两个成年儿子——长子魏颗与次子魏锜,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子,郑国人祖姬。她是魏犨晚年最宠爱的侧室,才情出众,尤善音律。 看着这个陪伴自己度过病痛时光的女子,魏犨在昏迷与清醒之间反复煎熬。神智混乱之时,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支配了他。他突然瞪大浑浊的眼睛,死死盯住祖姬,用尽最后的气力向两个儿子嘶吼:“等我闭眼……要让她……随我入土!必须……殉葬!” 言辞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魏锜的性格酷似其父,毫不犹豫地跪下,大声回应:“父亲安心!儿子明白!必定遵命!” 他深知当时贵族间用人殉葬并不罕见。而魏颗,虽也口中称“是”,心中却掀起了巨浪。祖姬正值青春,远方还有牵挂她的父母。他清晰地记得父亲病前谈及将来,曾流露过对祖姬安顿的考虑。如今这个命令,分明是病魔侵蚀了理智! 不久,魏犨与世长辞。葬礼极尽哀荣,晋襄公亲临,追封尊爵“威侯”。荣耀之后,魏家立刻陷入一片冰冷的肃杀。魏锜坚决执行父命,冷酷地开始准备祖姬殉葬所需一切。祖姬和她的贴身侍女被软禁在偏院狭小的房间内,终日只能以泪洗面。 魏颗目睹这一切,痛苦在心中灼烧。他深知弟弟的固执。几番交涉无果后,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趁着深夜府邸寂静,他避开所有眼线,亲自来到关押祖姬的院门外,低声吩咐值守的亲信家臣:“开门!备快马!带她从后门走!立刻!送她们直奔郑国!” 他的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若有人问起,就说魏家念她侍奉辛苦,怜悯她父母垂老,不忍苛待,放她活路,回乡另寻归宿!所有责难,我魏颗一人承担!” 家臣震惊,深知此事的巨大风险,但看到魏颗眼中决绝的光芒,终不敢违抗。祖姬在懵懂的恐惧与巨大震惊中被塞入马车,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天亮后,魏锜得知变故,勃然大怒,执剑直冲到魏颗面前:“大哥!你这是忤逆不孝!父亲的话你都敢违抗?!” 魏颗直视着弟弟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平静地开口:“二弟稍安。父亲临终时,我又私下确认过数次。最后一次,他已无法言语,只艰难挥手……那一刻,我觉着他心意已改,不想真做那无益之事了。放祖姬走,保全性命,才是全了父亲晚节,维护他一生忠正的名声。” 魏锜胸膛剧烈起伏,剑尖颤抖,终于还是恨恨收兵,但兄弟情谊自此留下深深的裂痕。 此事在晋国传开,议论汹涌。有人骂魏颗狂妄悖逆,竟敢擅改父命,毁损礼法。也有人暗中敬佩,称其心存良善,珍视人命。面对责难,魏颗表现得异常平静:“生死大事,但求无愧本心。若为博一个‘孝子’的虚名,就让无辜之人陪葬,这种虚名,拿在手里也烫得慌!” 祖姬最终平安抵达郑国。带着对魏颗刻骨铭心的感恩,她嫁给当地一位有德的大夫,生活安稳,抚育后代成人。 时间一晃过去三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秦晋大战于辅氏战场(今陕西大荔东)。此时魏颗已不再是那个年轻公子,他凭军功和才能晋身,统帅晋国六卿之一的中军部分(史载为下军辅佐,亦有记载称副将)。晋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凶险:秦国猛将杜回横冲直撞!杜回天生神力,传说能空手搏虎,挥舞沉重的铁戟在晋军阵中如砍瓜切菜。晋军数员悍将皆被其所伤,士气眼看就要崩盘! 情势危急,身为指挥官的魏颗毅然离阵,挺起多年随身的戈矛,拍马直取杜回!“魏颗在此!” 杜回见主将亲自杀来,狂吼一声迎上。两人战成一团!杜回蛮力惊人,每一戟都势大力沉。魏颗虽武艺精熟,终是气力不及,渐渐招架困难,被步步逼退,处境极度危险。 就在这生死关头,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正在猛力冲击的杜回,其座下剽悍的战马突然前蹄一陷,整个身躯向前猛烈栽倒,几乎将杜回掀飞!原来是马蹄被几丛坚韧无比的蔓草死死缠住!这堆野草在这战场上出现得极其突兀,根茎盘结如网,硬生生勒住了疾驰的马腿。 杜回被这猝不及防的变故完全打乱了阵脚,身形瞬间散乱不堪。魏颗虽不知缘故,但战场经验让他敏锐地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暴喝一声,手中戈矛如闪电般扫过,锋利的戈刃已经稳稳地架在了杜回惊愕失色的脖颈之上!万马军中擒获敌军主将!秦军一见主帅被俘,斗志瞬间崩溃,四散奔逃。晋军由此大胜! 当晚,极度疲惫的魏颗在营帐中睡去。恍惚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他面前,深施一礼:“将军莫惊!老夫乃郑国一老朽,祖姬生父也!感念将军当日活命深恩,无以为报,今日在战场以草结绳,略尽心力,助将军擒此狂徒,稍偿大德。将军保重!” 言毕,老者身影淡去。 魏颗猛地惊醒!环顾四周空寂,一切已了然于心!当年不忍心放走的一位弱女子,竟在此时此地,经由冥冥之中的报答,救了他这位大将的性命!战场上的“草结”奇缘,由此流传千古,成为“结草”报恩典故的源头(此故事与东汉“黄雀衔环”合为“结草衔环”)。
942年,石敬瑭奄奄一息,把5岁儿子石重睿托付给丞相冯道,啥也不说。石敬瑭此举,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