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吴晗决定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百般劝阻遭拒绝,急得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林徽因一把拉起他,扯到后面,把拆建通知单扔到吴晗脸上,威胁道:“如果拆了这道门,我就去上吊!” “今天拆掉的是真古董,明天建起来的只能是假古董!终有一天你们会后悔的!”1953年,林徽因在北京市政府的会议室里拍案而起,她颤抖的声音里既有愤怒,更有绝望。 这句话像一把利剑,刺穿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可惜,那时的当权者并没有理解林徽因的良苦用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造压力。以吴晗为代表的“拆建派”认为,那些巍峨的城墙、精美的牌楼都是封建残余,既阻碍交通又不符合新时代的形象。 在一次激烈的辩论中,吴晗曾毫不客气地说:“梁教授,您这些保护古建筑的想法太书生气了。新中国需要的是现代化,不是守着这些老古董过日子!”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观点,在当时确实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梁思成和林徽因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维度。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测绘过无数古建筑,深知北京城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实用功能,更在于它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梁思成曾骄傲地说:“每一块城砖都在诉说着历史,每一座牌楼都承载着文化。”他们呕心沥血制定的“梁陈方案”,主张在旧城西郊另建行政中心,完整保留古城风貌。 这个方案如果实施,今天的北京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城记”。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林徽因的抗争虽然令人动容,但却没有人真的站出来支持她,无奈之下她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奔走游说。 在最后一次参加古建筑保护会议时,她依然不遗余力的向参会人员解释,那些精美的斗拱,那些历经沧桑的砖雕,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可是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林先生,您太理想主义了。现在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这些?”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也有着十分充分的理由:城墙阻碍交通,牌楼影响市容,且维护费用高昂。所以拆除,才是最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考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梁思成在得知城墙终将不保时的反应。这位以儒雅著称的学者在众人面前失声痛哭:“你们这是在犯罪!” 这一幕,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最悲情的瞬间。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场争论或许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建筑保护范畴。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家理解的现代化无疑是高楼大厦、宽马路、大广场,而梁林夫妇眼中的现代化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但遗憾的是,我们也只能从老照片里,追寻那个曾经古色古香的北京城了。 信息来源: 国文化报中央级|《老北京城保护的往事》 凤凰网文化2009-08-14|《北京古建筑的存废之争:梁思成与吴晗的激烈交锋》 凤凰网|林徽因不为人知一面:指着吴晗鼻子骂 文|墨海 编辑|史叔
1953年,吴晗决定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百般劝阻遭拒绝,急得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万象快报侠
2025-08-11 08:45:25
0
阅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