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了!全部划走!与许家印交往6年,安徽首富被掏空家底。​​2025年8月5日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08-10 22:34:43

法院判了!全部划走!与许家印交往6年,安徽首富被掏空家底。

​​2025年8月5日,九鼎新材的一纸公告让资本市场炸开了锅:公司大股东王文银持有的3258万股股票被法院全部划走,即将进入拍卖程序抵债。

​​这个曾经的"世界铜王"、安徽首富,在与许家印交往6年后,终究没能逃过被债务压垮的命运。

​​从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320亿元身家,到如今成为"被执行人",王文银的坠落轨迹里藏着太多关于资本扩张与风险失控的教训。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当时王文银的正威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他本人也以"嗅觉敏锐"著称,在矿产资源领域多次抄底成功。

​​也就是这一年,他通过商业论坛结识了许家印,两人迅速成为商界"密友"。公开报道显示,仅2018年一年,王文银就陪同许家印考察了5个城市的项目,正威集团也开始密集参与恒大系的资本运作。

​​2019年,王文银旗下公司以15.6亿元受让恒大所持有的九鼎新材股份,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当时他意气风发地表示"要打造新能源材料帝国"。

​​但这场看似强强联合的合作,很快显露出隐患。许家印主导的高杠杆扩张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文银的经营策略。

​​从2020年开始,正威集团频繁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王文银个人更是将所持九鼎新材80%的股份进行质押,所获资金大多投向了与恒大合作的地产配套项目。

​​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正威集团的有息负债从650亿元飙升至1200亿元,资产负债率突破78%,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而同期铜价的剧烈波动,已经让公司主营业务承压,这些高风险的跨界投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2021年恒大爆雷后,王文银的资金链危机开始显现。当年9月,正威集团未能按期偿还一笔20亿元的信托贷款,随后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多家金融机构开始抽贷或要求提前还款。

​​为了维持资金周转,王文银不得不持续减持优质资产,甚至将旗下核心铜矿的部分股权低价转让。但这些操作如同杯水车薪,到2023年底,正威集团逾期债务已累计超过300亿元,涉及银行、信托、债券等多个领域。

​​九鼎新材成为这场危机的重灾区。作为王文银最主要的上市平台,公司股价从2020年的高点42元/股一路跌至2025年的7元/股,市值蒸发超过80%。

​​更致命的是,王文银通过九鼎新材进行的多笔担保业务,随着恒大相关项目违约而触发连带责任,法院判决其承担的债务金额超过18亿元。

​​这次被划走的3258万股股票,正是用于偿还其中一笔6.7亿元的欠款,按当前股价计算,这些股票市值仅2.3亿元,远不足以覆盖债务。

​​王文银的坠落并非孤例,而是折射出部分企业家在资本扩张中的共同问题。和贾跃亭的"生态化反"、孙宏斌的激进并购一样,王文银在与许家印的深度绑定中,逐渐偏离了自己熟悉的铜加工主业,陷入了"赚快钱"的资本游戏。

​​他曾在采访中坦言"跟着许总学资本运作",却忽略了房地产与制造业在现金流模式上的本质区别,制造业需要深耕细作,而房地产的高杠杆模式一旦遇到周期调整,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更值得深思的是资本圈子的"虹吸效应"。在2018-2020年间,王文银频繁出现在恒大的各类活动中,两人甚至联合发起了规模达500亿元的产业基金。

​​这种深度绑定不仅带来了业务上的牵连,更影响了企业家的风险判断。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文银曾在内部会议上力排众议推进与恒大的合作,理由是"许家印的人脉和资源能带来超额回报"。

​​这种对圈子资源的过度迷信,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回看王文银的创业历程,其实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销售员做起,30岁创立正威集团,40岁成为"世界铜王",他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人物。但在资本的诱惑下,这位"铜业大佬"逐渐迷失了方向。

​​数据显示,2017-2024年间,正威集团在铜矿开采等主业上的研发投入占比从5.2%降至1.8%,而在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投资却增长了300%。

​​这种战略偏移,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如今,随着股票被全部划走,王文银不仅失去了九鼎新材的控制权,更面临着巨额债务压力。

​​正威集团的核心资产也被多家法院轮候冻结,曾经的"安徽首富"早已光环不再。

​​这个案例给所有企业家敲响了警钟:商业合作终究要以自身实力为根基,盲目追逐圈子资源、过度依赖杠杆扩张,终究会在周期波动中付出代价。

0 阅读:1899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