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交方式真该改变了?前有朝鲜投靠俄罗斯,后有柬埔寨背刺我们投美国,现在巴基斯坦也要投美国了。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只有大棒加胡萝卜,才是这个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说朝鲜吧,2024 年夏天同俄罗斯签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里面提到的军事互助条款被某些人嚼出了 “投靠” 的味道。可谁都清楚,朝鲜半岛这几十年就没真正太平过。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像把尖刀抵在东北亚门口,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清单密密麻麻列了一长串,连民用物资的进口都卡得死死的。 这种时候,俄罗斯愿意伸出援手,帮着建核电站、修铁路,朝鲜回应以资源合作和军事协调,本就是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必然选择。 更有意思的是,去年底中朝边境的新鸭绿江大桥正式通车,首批跨境电商货物三天就完成清关,中朝贸易额季度同比增长近三成。朝鲜最高领导人访华时,专门去长春一汽看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转头就敲定了 500 辆电动巴士的采购合同。 这些实打实的合作摆在眼前,怎么就成了 “投靠俄罗斯”?东北亚的安全格局里,中俄朝三方本就存在利益交集,美国在亚太搞 “小圈子” 围堵,难道非要逼着朝鲜单打独斗才合某些人的心意。 再看柬埔寨,洪森首相去年访美时同拜登见了面,双方签了份农产品出口协议,就被炒作成 “背刺中国”。这些人怕是忘了,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中国援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里七成企业来自中国,去年中国游客给柬埔寨带来了近 15 亿美元收入。金边市区的新市政大楼,玻璃幕墙上还印着中柬建交 65 周年的纪念标识。 要说关联,东盟国家最近都在搞 “大国平衡术”。越南一边从美国进口无人机,一边请中国帮忙升级炼油厂;印尼刚同俄罗斯签了防务协议,转头就把雅万高铁的运营权交给了中企。 柬埔寨不过是照着这个路数,多找个市场卖大米、买农机,怎么就成了 “投美”。之前南海局势紧张时,柬埔寨在东盟峰会上力排众议,拒绝将所谓 “仲裁案” 写入联合公报,这份仗义执言,难道不比一次商业谈判更能说明问题。 巴基斯坦的情况更耐人寻味。有媒体翻出巴外长同美国务卿通话的新闻,就断言 “巴铁要变天”。可卡拉奇港的深水码头还挂着 “中国援建” 的牌子,瓜达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三年涨了五倍,中国工程师正在帮着建的煤电项目,能解决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用电缺口。 上个月巴基斯坦遭遇洪灾,中国首批救援物资 48 小时就运到了受灾最严重的信德省,这种速度和力度,美国的援助船半个月后才慢悠悠开到阿拉伯海。 南亚这盘棋里,巴基斯坦的选择从来都很清醒。印度在边境屯兵百万,美国却忙着给印度卖 F-35 战机,这种时候疏远中国,等于自断臂膀。 倒是美国,去年突然宣布冻结对巴军援,今年又想靠几亿美元贷款拉关系,巴基斯坦总理在议会直言 “不会拿国家利益做交易”。中巴经济走廊的输电线路都快铺到阿富汗边境了,这种深度绑定,岂是几次外交接触能动摇的。 把这些事串起来看,所谓 “投靠”“背刺” 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每个国家都在算自己的利益账:朝鲜要破局制裁,柬埔寨要发展经济,巴基斯坦要平衡安全,他们同其他大国互动,不过是在全球化棋局里找最优解。 中国搞 “一带一路”,修的是公路铁路,架的是桥梁电网,送的是疫苗技术,这种实打实的合作,比所谓 “大棒加胡萝卜” 的套路,更能赢得人心。 去年中东的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用中国贷款修通了跨境铁路,拉美国家排队加入金砖机制。这些事都在说明,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平等合作,不是强权逻辑。 那些喊着要改外交方式的人,怕是没搞懂,中国外交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威胁利诱,而是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古老智慧,靠 “互利共赢” 的实在好处。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秩序交替的当口,美国在欧洲拱火俄乌冲突,在亚太搞 “印太经济框架”,本质上还是想维系霸权。中国坚持不结盟、不对抗,恰恰给了中小国家更多选择空间。 朝鲜、柬埔寨、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外交动向,看似复杂,实则都是在大国博弈中守护自身利益。看清这一点,就不会被那些刻意制造对立的言论带偏。
我们的外交方式真该改变了?前有朝鲜投靠俄罗斯,后有柬埔寨背刺我们投美国,现在巴基
古今知夏
2025-08-09 23:14:14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