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邢嘉盛率领三营奇袭美军阵地得手后,竟异想天开要端掉美军师部,不料天亮后行踪暴露,这个大胆举动彻底惹恼了美军,当即调遣一个团兵力将其团团围困,可接下来邢嘉盛使出的战术,却让美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 风刮在脸上跟刀片子似的,雪深得没过膝盖,零下三十多度,战士们棉袄都冻成冰坨子,拉枪栓的手不听使唤。 这种鬼天气,美军陆战一师这帮“常胜军”压根想不到,志愿军会摸到他们眼皮子底下。 邢嘉盛带着124师370团三营四百多人,任务是插到敌后搞破坏——炸大炮,断交通。这不是瞎闯,他们白天窝雪堆里躲飞机,夜里靠地图走雪路,脚印儿很快被雪盖住。 大家脸青手紫,棉衣沾汗变冰壳子,可没一人喊累。几十公里走到腿哆嗦,他们真就摸近了美军一个炮兵阵地。嘿,巧了,本来要悄摸动手,哪知道旁边友军枪走火,坏了大事。 美军警报哇哇响,大兵揉眼穿衣都来不及。邢嘉盛咋办?一个字:干!他一声令下:“爆破组,上!”战士们像雪豹扑食跳出去,炸药包猛往里塞。 炮管子轰隆隆上天,坦克烧成火球,美军营地乱成一锅粥。这一下打懵敌人,可枪声也把自己暴露了。三营成了孤军,前有狼后有虎,眼看被包饺子。 多数人都说该撤,保命要紧。邢嘉盛呢?他脑子清奇:“撤?咱继续捅他们心窝子去!”这就奇了,别人躲围剿,他偏往里钻,要端掉美军师部。 面对十倍以上的敌人,邢嘉盛没有选择死守,他决定用极为巧妙的方式突围,他命令两个排的战士从正面发起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与此同时,他带着主力部队和战俘从一条干涸的河床悄悄撤离,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陡峭难行,但正因为难走,敌人防守薄弱。 美军指挥官心里得意:这帮人完了,死路一条!邢嘉盛倒不慌,他嘿嘿一笑:“同志们,玩个把戏吧。”天擦黑,他让两个排兄弟从正面乒乒乓乓打佯攻,枪子儿飞舞,吸引美军注意力。 另一边?主力拽着美军俘虏当挡箭牌,悄悄钻下一条干河沟沟。 这地方陡得跟悬崖似的,战士们脚打滑摔得鼻青脸肿。有人问:“咱为啥不走大路?”邢营长低声训:“想活命,就别走好走的!”他们用绑腿当绳子,一个拉一个往下溜。 俘虏在前头晃悠,美军哨兵还当是自己人:“嘿,兄弟,咋猫这儿?”就这一迷糊,三营撕开口子溜了。美军回过神来,人早没了影,只剩雪地上乱脚印儿。 那指挥官拍桌子吼:“他们长翅膀飞了吗?跑哪儿去了!”可就是摸不着头脑。 突围还不算完,三营在敌后折腾五天五夜。 白天躲,晚上跑,专挑美军软肋下手——端掉营部,炸烂卡车,把补给线切成麻花。美军累瘫了,报告雪片似地飞往指挥部,将军晚上睡不着,日记里写:“这支部队到底是不是幽灵?咋打不着摸不透!” 战后统计,这次穿插作战共击毁美军火炮三十余门,摧毁车辆五十余辆,造成敌军重大伤亡,而三营自身仅阵亡三十余人,重伤六十余人,主力完整撤回,这个成绩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极为罕见。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斗对美军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他们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而志愿军高层也将这次行动作为经典战例写入战术教材,推广至全军,穿插作战不再只是突发奇想,而成为一种成熟的战术思路。 资料来源注明: 新华社:《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实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长津湖战役专题展》2023年修订版
1950年11月,邢嘉盛率领三营奇袭美军阵地得手后,竟异想天开要端掉美军师部,不
航天科技追梦人
2025-08-09 02:1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