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要求。 最近美联社一则消息炸了锅,说美国在经贸谈判中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还威胁要加征关税。这事儿乍一听挺离谱,中国买谁的油、怎么买,什么时候轮到别人指手画脚了?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很硬气:“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俄出口总量的 33%,日均交易额达 6.3 亿美元,这种合作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战略布局。 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储量大、运输成本低,而且中俄已经构建起以人民币结算为核心的能源贸易体系,2024 年上半年 38% 的交易用人民币结算,这直接削弱了美元制裁的效力。 可美国的逻辑更有意思。这边要求中国停购俄油,那边自己却悄悄从俄罗斯进口六氟化铀、钯等关键物资。 更讽刺的是,美国前财长耶伦 2022 年还说印度可以想买多少俄油就买多少,转头却对印度加征 25% 关税。 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双标操作,连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质问:中国在石油问题上如此强硬,两国峰会的前景还能乐观吗? 再看看美国对中国的其他要求,中国多次要求美国停止对台军售,可 2025 年台当局审计报告显示,美国仍有 1 亿美元军售未交货,包括 F-6 战机、M1A2T 坦克等关键装备。 更过分的是,美国去年还宣布向台湾提供大额武器援助,中方随即对 3 家美国军工企业和 10 名高管实施冻结资产、禁止交易等反制措施。 这种一边卖武器挑衅、一边要求中国让步的做法,跟 “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 有啥区别? 在限制中国企业方面,美国更是变本加厉。从华为到 TikTok,从芯片禁令到实体清单,美国以 “国家安全” 为由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可中国要求美国取消不公平限制时,美方却置若罔闻。 2025 年 1 月,中国一次性将 38 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和出口管制名单,其中 10 家涉及对台军售。这不是斗气,而是维护自身主权的必要手段。 美国的 “双标” 还体现在对盟友的态度上,印度、巴西等国也收到美国停止购买俄油的要求,结果印度直接怼回去:“我们不会为关税协议放弃能源自主权。”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更是直言:“反对将经济手段用于地缘政治目的。” 连欧洲都看不下去了,欧盟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份额从 37% 骤降至 17%,天然气进口削减六成以上,工业外迁、民生困顿,可美国却在 2025 年上半年对欧石油出口激增 300%,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 “盟友遭殃、美国吃肉” 的操作,难怪法国媒体哀叹:欧洲的能源焦虑正在投射到中国身上。 说到底,美国的逻辑是典型的霸权思维。他们想通过能源制裁削弱俄罗斯,同时遏制中俄合作,维护美元霸权。可中国不是软柿子。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成效显著,俄罗斯占比 18%,伊朗占比 12%,同时国内产量增长 2.3%,与中东国家的长期协议提供稳定保障。 更关键的是,中俄蒙经济走廊、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等项目稳步推进,能源网络去美元化率持续攀升。美国就算加征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能源自主的步伐。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美国想用单边制裁迫使中国就范,中国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国际秩序应该尊重主权、平等协商,而不是强权霸凌。 正如伊朗在面对以色列空袭时关闭领空,印度在关税威胁下坚持进口俄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美国说 “不”。中国这次拒绝,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更是对单边主义的集体回应。 未来的路怎么走?美国若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只会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中国则会持续巩固能源安全网络,与志同道合的国家深化合作。 这场能源博弈的结果,或许很快就会揭晓。但有一点很清楚: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霸权,只有永远的自主。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要求。 最近美联社一则
非常盘点中
2025-08-08 20:38:07
0
阅读:1229
用户14xxx30
中国也要拒绝卖稀土给美国,因为它们不准卖中国光刻机,-报还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