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

吴仁磊说 2025-08-08 15:51:46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打算给他来一发。

1945年3月,江西赣州的山林里,国民党炮兵陈宝柳正擦拭着意大利造迫击炮。

这位温州汉子抬头擦汗时,突然发现远处大榕树下聚集着三十多个日本兵和几个汉奸女子。

这群人正围坐说笑,浑然不知危险临近。陈宝柳眼睛一亮,右手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开始测距,这个炮手特有的习惯动作,预示着一场雷霆打击即将降临。

陈宝柳的军旅生涯始于一场意外。

1943年2月,正在温州老家地里干活的陈宝柳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那年他21岁,身高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在南方人中格外显眼。

抓丁的军官一眼相中,连告别都不让,直接押送军营。

家里父母和四个兄弟姐妹,就此失去音讯。

新兵训练只有短短二十天。

第一次上战场,陈宝柳领到一把大刀。

冲锋号响,他跟着队伍往前冲,日军刺刀扎进大腿,鲜血直流。

团长骂他“白长这么大个子”,陈宝柳委屈辩解:“我有一身力气,可不知怎么使啊!”

这次负伤让他离开大刀队,却意外迎来转机。

当时国民党部队获得美援装备,团里分到两门意大利造迫击炮。

这种炮威力大但操作难,炮弹就有六十斤重,相当于半袋面粉。

试射时好几个炮手被后坐力震伤。

团长看着养伤的陈宝柳,一拍大腿:“让那个大个子试试!”

陈宝柳上手极快。

别人要练半个月的装弹瞄准,他半天就掌握要领。

实弹射击时,三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把团长乐得直拍他肩膀。

从此,这个温州农家汉子成了团里的“炮神”。

他自创的“迷魂炮法”让日军吃尽苦头:先用普通榴弹炮迷惑敌人,等日军冲锋时,藏在暗处的迫击炮才突然发威。85%的命中率让日军到死都搞不清炮弹从哪飞来。

1945年3月这天,机会又来了。

陈宝柳测量好距离,立即请示开炮。

得到批准后,他迅速架好迫击炮,填进第一发炮弹。

他预判日军会在遇袭后四散躲避,特意制定“三秒连击”战术。

“轰!”首炮在榕树旁炸开,十几个鬼子应声倒地。

幸存日军果然训练有素,立即四散找掩体。

可他们刚跑出三步,第二发炮弹接踵而至,再跑两步,第三发炮弹精准落下。

三声巨响过后,三十多个日军和汉奸全部毙命。

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陈宝柳独自完成这场完美狙杀。

庆功会上,团长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奖给陈宝柳。

这个农家汉子摸着刀柄说:“当兵这些年,就数这仗打得最痛快!”

此时距离抗战胜利只剩五个月。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

当接到炮击同胞的命令时,陈宝柳把迫击炮擦得锃亮,却始终没开火。

他找到团长说:“打鬼子我二话不说,可让我炸自己人,这炮我放不了。”

最终他选择脱下军装,徒步三个月走回温州老家。

回乡后,陈宝柳娶妻生子,绝口不提战场往事。

直到2015年,当地民政部门普查抗战老兵,才在温州永嘉县的山村里找到这位隐姓埋名的“炮神”。

当工作人员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别在他胸前时,93岁的老人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

更让陈宝柳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先后参军。

小儿子陈建国在部队看到父亲当年的档案记录:抗战期间共发射炮弹217发,歼敌400余人。

这个数字让专业炮兵都惊叹不已。

如今101岁的陈宝柳精神矍铄,最爱给孙辈讲打鬼子的故事。

讲到榕树下那场战斗,老人总会竖起右手大拇指:“就这样一比划,小鬼子往哪跑都逃不过炮弹!”

阳光照在纪念章上,折射出穿越岁月的荣光。

0 阅读:11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1
2025-08-08 17:59

把日本畜牲从地球上灭掉。

用户16xxx83

用户16xxx83

1
2025-08-08 19:05

霉菌给果脯意呆利造迫击炮?美国是当时迫击炮生产量仅次于苏德的第三大生产国好吗!用得着把缴获意大利的迫击炮再送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