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日本的方式有很多种,美国人偏偏选择了最恶心的一种。 就在昨天,美国国务院发

漫聊小知识 2025-08-08 12:37:26

侮辱日本的方式有很多种,美国人偏偏选择了最恶心的一种。 就在昨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纪念广岛核爆八十周年时,通篇只字不提核爆的惨烈,反而大谈美日合作结束战争是“共同胜利”,这种做法之所以被视为最恶心的侮辱,是因为它用最隐蔽的方式篡改历史,把一场造成数十万平民死亡的人道主义灾难,包装成两国握手言和的“佳话”。 要理解这种侮辱的本质,得先看看广岛核爆的基本事实。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瞬间造成约14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核爆产生的高温将人体汽化,建筑物化为灰烬,后续的放射性污染更让无数幸存者在病痛中挣扎数十年。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其残酷性至今仍让世界震惊。 然而,美国在纪念这一事件时,却选择回避核爆本身,转而强调美日合作,这无异于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和战后对日本的战略安排密不可分。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不仅没有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反而将其纳入西方阵营,签署《美日安保条约》,在日本驻军并推动其重新武装,这种战略调整使得美国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更倾向于维护美日同盟,而非正视核爆的道德争议。 例如,2016年奥巴马访问广岛时,同样没有道歉,只是呼吁“无核世界”;2023年拜登访问广岛时,白宫明确表示不会道歉,强调这是“七国集团的集体时刻”。这种选择性失忆的背后,是美国将历史工具化,以服务于当前的地缘政治利益。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淡化自身责任的同时,还试图将日本塑造成“共同胜利者”。这种叙事完全扭曲了历史真相。 事实上,日本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军国主义行径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广岛核爆虽然加速了战争结束,但本质上是日本侵略行为的后果。 美国将核爆包装成“共同胜利”,不仅掩盖了日本的侵略本质,也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界限。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美国的做法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外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需要日本作为盟友在亚太地区对抗其他大国,因此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避免引发争议。 美国的这种叙事策略,还反映了其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控。通过强调“共同胜利”,美国试图将二战塑造成美日两国的“和解典范”,从而淡化其他国家的贡献,尤其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牺牲。 例如,美国驻华使馆曾发表言论,只提美日合作,绝口不提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70%的陆军兵力,以及3500万军民的伤亡。这种选择性记忆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也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更深层次来看,美国的做法暴露了其核霸权的本质。作为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不仅没有深刻反思,反而持续强化核威慑,研发新型战术核武器,降低使用门槛。 在广岛核爆八十周年之际,美国的发言再次证明,其所谓的“维护和平”不过是掩盖霸权野心的幌子。 对于日本来说,美国的发言既是一种侮辱,也是一种控制。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摇摆不定,既想利用核爆受害者身份争取国际同情,又不愿彻底清算军国主义罪行。美国的发言恰好迎合了这种矛盾心理,使得日本在历史认知上更加模糊。 这种历史认知的混乱,最终损害的是地区和平与稳定。当美国和日本将核爆包装成“共同胜利”时,他们实际上在为军国主义的历史翻案提供土壤。 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修改和平宪法、增加防卫费等举动引发周边国家担忧,而美国的纵容无疑助长了这种趋势。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美国的核政策只会引发军备竞赛,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忽视战争的根源,只会让悲剧重演。 总的来说,美国在广岛核爆纪念活动中的发言,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篡改。它通过淡化核爆的残酷性,强调美日合作,将侵略与反侵略的界限模糊化,从而服务于当前的地缘政治利益。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日本受害者的侮辱,也是对人类共同历史记忆的背叛。当历史沦为政治工具,真相就会被掩埋,而和平的根基也将岌岌可危。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