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冀东抗日队伍的高志远前往平西,在接待的宴席上,被战友趁机制服,不久

含芙看历史 2025-08-06 17:50:56

1939年春,冀东抗日队伍的高志远前往平西,在接待的宴席上,被战友趁机制服,不久后遭处决。

此事的起因,与一封指控高志远通敌的信件有关。此前,有人举报高志远为汉奸,证据便是这封据称他写给日方的密信。

同年2月,河北板城村,气氛紧张。宋时轮参会时察觉异样,让警卫员在村口架起机枪,自己也枪弹上膛。会议室里,萧克、邓华已在场,三人沉默良久。会议中,萧克斥责宋时轮不服从命令,言语激烈。宋时轮当即拔枪对准萧克,邓华迅速上前夺下枪,程世才也拦住情绪激动的萧克。

当晚,宋时轮拿着去延安的路条,独自连夜离开部队。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了解高志远。高志远是河北滦县人,曾是当地有名的神枪手,长城抗战时散尽家财组队伍抗日,还夜袭滦县火车站除掉汉奸,在1938年冀东抗日行动中被推为联军首领,带领队伍屡战日军,队伍一度发展到近两万人,且治军严明,缴获物资都分给百姓。

1938年5月,宋时轮带领队伍与高志远所部会师,联手打下多座县城,震动日军。后因日军反扑,宋时轮劝高志远撤往平西休整,承诺日后再打回去,高志远听从了建议。但西撤途中遭日军追击,队伍损失惨重,抵达平西时仅剩不到三千人。

因此,当那封来路不明的信出现时,宋时轮坚决反对以此为据处决高志远,认为仅凭一封无邮戳、来源不清的信就定战功卓著者的罪,过于草率。

板城会议后不久,高志远向新任负责人萧克申请带旧部返回冀东,为牺牲的弟兄报仇,遭拒。三天后,他因那封密信被逮捕,十天后被处决,临刑前写下“抗日救国,死而无憾”。

高志远死后,其留下的三千旧部被分散补充或复员。宋时轮在延安待了五年,期间未参与战事。萧克在1942年调离所部,该部队随后大幅缩编。

多年后,那封决定高志远命运的信在档案中被发现。经鉴定,信是伪造的,笔迹系模仿。写信人是部队秘书陈飞,此人1942年叛变投敌。

真相大白,一封叛徒伪造的信,导致一位抗日志士身亡,也影响了多位将领的人生轨迹。

0 阅读:0
含芙看历史

含芙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