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庆前夕,毛主席亲自提了一个名字:“顾贵山,找找他。”但问题是,没人知

小博大史 2025-08-04 09:58:13

1959年国庆前夕,毛主席亲自提了一个名字:“顾贵山,找找他。”但问题是,没人知道这个人去哪了。档案上写着他是红军团长,可有关他的信息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得干干净净,组织查遍了军委、农业部、商业厅,最后找到的线索,竟是河南林县一个看牲口的“老马夫”。

1959年的国庆节快到了,北京城里喜气洋洋地筹备着十周年大庆。但这个时候,毛主席心里头却惦记着一个人,他提起顾贵山这个名字,让去找找他。

接收到毛主席的要求,组织上立刻行动起来。可问题是,翻遍了军委的档案,也查了农业部、商业厅的卷宗,关于这位红军团长的信息,却一点都没找到。

但谁能想到,最后千辛万苦找到的线索,竟然指向了河南林县一个看牲口的“老马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堂堂的红军团长,怎么就成了个普通的饲养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顾贵山同志不平凡的一生。

顾贵山,从大别山深处走出来的老红军,早在1928年就参加了革命,跟着队伍南征北战,从鄂豫皖苏区一路打到陕北,从一个普通的战士,一步步成长为红军团长。

顾贵山人生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一战,发生在1935年11月的陕北直罗镇,那场战役打得很惨烈,当时顾贵山作为团长冲锋在前。

不幸的是,在这场战争中他受了重伤,他的头部被弹片击中后留下了伴随一生的伤病。伤好后,因为身体原因,特别是头部受伤的影响,他已经不适合做指挥工作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到了相对安稳的后方工作。

等到1946年,当时组织上需要抽调一批可靠的干部前往新解放区开展工作,所以顾贵山被调往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市)。

然而,这次调动之后,顾贵山主动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从此,“顾贵山”这个名字仿佛从官方档案中隐去了,他使用了一个新的名字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什么要改名?这正是顾贵山令人敬重的地方。他改名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不给组织添麻烦。

因为他深知自己头部有旧伤,会影响工作,那就应该把位置让给身体更好、更能干的同志。他不愿意因为自己过去的功劳和身份,让组织上给自己特殊的照顾。

所以他选择以一个全新的的身份,在最基层的地方,继续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于是,在林县,没人知道这个新来的、干活特别卖力的人曾经是叱咤风云的红军团长。所以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到了当地的农场工作。

顾贵山同志欣然接受,而且主动要求去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去当饲养员喂牲口。这个活儿又脏又累,但他干得极其认真负责,他把牲口照料得膘肥体壮,成了农场里人人称赞的“老顾”或“老马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围的同事和乡亲们,只知道他是个老革命,打过仗,受过伤,但没人知道他当年是一位红军团长。

直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在即的时候。毛主席在审阅受邀参加国庆观礼的名单时,想起了这位在直罗镇战役中英勇负伤的团长顾贵山。

所以他亲自指示把顾贵山找来,经过多方努力,线索指向了河南林县的一个普通农场,当工作人员赶到农场说明来意时,农场领导一脸茫然说他们那里没有叫顾贵山的干部。

经过反复核对信息,特别是提到这位同志受过重伤,头部有弹片残留时,农场领导才恍然大悟说的是老顾,接着就说他就在牲口棚喂牲口呢!

当组织上终于确认了“老马夫”就是顾贵山本人时,顾贵山同志的事迹迅速传开,感动了无数人。组织上高度肯定了他的贡献精神。

为他重新安排了工作,调到了河南省商业厅食品公司工作,以便他能得到更好的照顾。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化,顾贵山同志始终保持着那份低调和朴实。他从不向组织伸手提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顾贵山的晚年生活宁静而充实,直到1986年逝世。

0 阅读:37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