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一个越军哨所,因嫌哨所碍事,他对战友说:“这个鬼东西挡路,把它端了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炊事员陶洪礼扛着饭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汗水浸透了他的军装,但手里的步枪始终握得紧紧的。
这个来自解放军14军42师的普通炊事兵,每天的任务就是背着几十斤重的饭菜,穿越炮火给前线战友送饭。
谁都没想到,这个围着锅台转的炊事员,会在送饭路上干出一件让全师震惊的事。
越南丛林里危机四伏,炊事班送饭从来不是轻松活,越军特工经常埋伏在补给线上,专门袭击后勤人员。
上级给炊事员都配了枪,可真正敢跟敌人硬碰硬的没几个,陶洪礼不一样,这个山东汉子脾气火爆,送饭路上眼睛瞪得溜圆,活像只随时准备扑出去的猎豹。
那天他正带着两个新兵往阵地赶,突然发现前面树丛里藏着个越军哨所。
"这鬼东西挡路,端了它!"陶洪礼把饭筐往地上一搁,抄起56式冲锋枪就摸了过去,两个新兵吓得腿肚子转筋,炊事班长却像换了个人,战术动作比侦察兵还利索。
他带着俩新兵绕到哨所侧面,三颗手榴弹甩进去,趁着爆炸冲进去就是一顿扫射,等硝烟散尽,哨所里横七竖八躺着五个越军,缴获的弹药装备装了半饭筐。
这事儿传回师部,首长们差点惊掉下巴,炊事班长老陶平时憨厚老实,谁能想到他送个饭还能顺手端敌人哨所?
战友们后来开玩笑,说老陶的饭筐是"移动军火库",上半截装饭菜,下半截藏战利品。
其实那会儿像陶洪礼这样的炊事员不止一个,有个炊事班长送饭路上遭遇越军,抡起扁担就放倒三个,还有个炊事员用菜刀劈开了敌人铁丝网。
这些围着锅台转的战士,枪法可能不如步兵连的神枪手,战术素养也许比不上侦察兵,但战场嗅觉出奇地准。
他们常年穿梭在火线上,对地形熟得像自家后院,哪片林子容易埋伏,哪个山包适合架机枪,心里门儿清。
陶洪礼后来在访谈里说:"咱炊事兵送饭走的路,比步兵打仗走的路还多,敌人那点把戏早看透了。"
战争打到最激烈时,炊事班往往要穿越千米生死线,有次敌军炮火封锁了补给通道,陶洪礼带着炊事班硬是在弹坑里爬了俩小时,热饭菜送到阵地时还是温的。
战士们捧着饭碗直掉眼泪,老陶却惦记着路上发现的敌军踪迹,转头就带着侦察连端了越军一个迫击炮阵地。
四十年后再看这些战场往事,依然让人热血沸腾,那个年代的军人没有岗位高低之分,炊事员抄起枪就是战斗员,卫生员放下药箱能当突击手。
陶洪礼们用铁锅和步枪诠释了什么叫"保障力就是战斗力",他们背着的不仅是饭菜,更是一线战士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军事后勤早已现代化,但那种"锅台连着战场"的精神,永远是中国军队最珍贵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