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尴尬了,H20可能卖不出去了!刚刚跑到大陆大肆宣传H20芯片,还点名了11

栗頿聊 2025-08-02 17:16:34

黄仁勋尴尬了,H20可能卖不出去了!刚刚跑到大陆大肆宣传H20芯片,还点名了11家采购H20芯片的企业,结果今天就被网信办,以H20芯片存在“后门”安全问题为由约谈了。   表面看,是芯片安全问题引发监管出手,但深层来看,H20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产品,更是中美科技博弈下的又一枚棋子。   H20本就不受开发者待见。虽说美国点头放行了这款“特别版”,但实际上它的性能比几年前的A100都差出不少。   在当前国内AI大模型热潮下,这种阉割到骨头的芯片,根本撑不起企业的真实需求。更何况,大家都看得明白,这根本不是为了合作,而是为了消化库存,趁禁令的空档抢市场,把国产芯片刚露头的希望扼杀在萌芽阶段。   尽管性能捉襟见肘,H20却依然有市场潜力——原因说来讽刺,并不在于它好用,而在于它“顺手”。   英伟达绑定多年的CUDA生态,早已渗透进国内高校和研发机构的血液里。很多AI工程师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用这个环境,熟悉到骨子里,哪怕再换一个性能更强的国产芯片,也得从头学、从头适配。   这中间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不是每个企业都敢贸然承担的。正因为如此,哪怕是“乞丐版”的H20,黄仁勋也自信能卖出去。   但这一次,情况明显变了。网信办的出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提醒,更是一种明确的政策信号:不安全、不自主的技术路线,不管多成熟,都不能再被默认。   这股风向已经开始刮动企业决策的风帆。事实上,一批头部企业已经悄然做出了选择。华为的昇腾910B开始进入更多项目的核心算力配置,据说在训练速度上已能超过H20。   阿里云、百度这些平台级玩家也在推动国产芯片的部署,周鸿祎更是毫不遮掩地站出来支持华为方案。   同时,像寒武纪、摩尔线程等本土芯片企业,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虽然这些生态还不如CUDA那样成熟、便利,但一步一步走下来,距离也在被不断缩短。   重要的是,方向对了,耐力才有意义。这一切都在说明,芯片这场仗,不只是性能比拼,更是生态之争、战略之争,是中国科技能不能真正摆脱被“卡脖子”的未来之战。   当然,眼下我们的国产芯片依然面临许多短板,但底气也比过去足得多了。我们手里有全球最多的AI训练数据,有不断积累的人才梯队,有逐渐成型的产业链。   而像稀土、3D封装、光子芯片这些关键领域,也正从“追赶”向“并跑”迈进。就像十年前,没人看好国产手机,但如今小米、华为已经敢跟苹果正面竞争,芯片也未尝不能走出这样的路。   归根结底,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国产芯片”,而是“什么时候全面切换”。网信办的这一波约谈,正是为这个“什么时候”划出了一条界线:安全优先、自主优先、生态优先。   这一次,黄仁勋恐怕真要明白: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接盘的市场,而是要建立起自己芯片秩序的玩家。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