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西安一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老农惊惧不已,刚要将它铲为两段,却发

史面的楚歌 2025-08-01 07:17:37

1975年,西安一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老农惊惧不已,刚要将它铲为两段,却发现这蛇一动不动!老农再仔细一看,顿时心中狂喜! 主要信源:(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趣说文物‖唐鎏金铁芯铜龙) 1975年盛夏,西安城外烈日炎炎。60岁的老农翟永强戴着草帽,正在自家菜地里挥汗如雨地挖着地基。 他打算在这里盖个新猪舍,给家里添些收入。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浸湿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 这天早上翟永强像往常一样天刚亮就起床干活。他抡起铁锹,一铲一铲地挖着泥土。 突然,"铛"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什么硬物。老农弯下腰,用手拨开泥土,隐约看见一道金光闪过。 "莫不是挖到蛇了?"翟永强心里一惊,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 在乡下,大蛇可不是什么吉利的东西。他眯起眼睛仔细看,发现那东西一动不动,不像是活物。 老农壮着胆子凑近,用铁锹轻轻拨弄。 阳光下一条金灿灿的蛇形物件渐渐显露出来。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周围的泥土。 随着泥土一点点被清理,一条完整的金蛇呈现在眼前。 这条蛇通体金黄,蛇头高高昂起,眼睛处还镶嵌着两颗绿豆大小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翟永强的手有些发抖。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稀罕物。 他四下张望,确认周围没人,赶紧脱下外套把金蛇包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跑。 回到家他把金蛇藏在米缸里,连老伴都没告诉。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那条金蛇。天刚蒙蒙亮,他就悄悄起床,拿着铁锹又去了菜地。 这次他挖得更仔细了。果然在发现金蛇的地方附近,他又挖出了几块金蛇的碎片。有的像是蛇身的一部分,有的像是装饰用的配件。老农把这些都小心收好,用布包着带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翟永强变得神神秘秘的。他不再去地里干活,整天关在屋里摆弄那些金蛇碎片。 老伴问他,他就说在修旧农具。邻居们也觉得奇怪,平时勤快的老翟怎么突然闲下来了? 一周后的清晨,翟永强起了个大早。他把修复好的金蛇用红布包好,揣在怀里,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一路上他紧紧捂着胸口,生怕被人发现。 到了县城,他直奔文化馆。工作人员看到金蛇后,眼睛都直了,立即请来了文物专家。 几位专家围着金蛇研究了半天,又是测量又是拍照,还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 "老同志,这可是件宝贝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地说,"这是隋唐时期的鎏金铜蛇,少说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你看这做工,这纹饰,绝对是皇室用品!" 翟永强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只知道这是个值钱的物件,没想到来头这么大。专家们又详细询问了发现的过程和地点,表示要组织考古队去现场勘查。 三天后一支由省里派来的考古队来到了翟永强家的菜地。 他们搭起帐篷,拉起警戒线,开始进行正规的考古发掘。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把菜地围得水泄不通。 考古工作持续了半个月。除了金蛇,专家们还在菜地下方发现了一座唐代贵族墓葬。 墓里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有金银器皿、玉器、铜镜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完整的十二生肖铜像,每个都有巴掌大小,做工极其精美。 考古结束后,当地政府为翟永强举行了表彰大会。 县长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表扬他保护国家文物的行为。那条金蛇和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都被送进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后来翟永强经常被邀请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发现文物的故事。每次讲到那天早上挖到金蛇的情景,他的眼睛都会闪闪发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夏日清晨。 如今那条鎏金铜蛇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每一个参观者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历史。而它的发现者翟永强,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物发现者"。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