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判。

海边观潮客 2025-07-31 20:23:22

1937 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 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判。此时,他身穿白衣白裤,在战友的帮助下,用麻绳从城墙缓缓而下。虽然,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仍旧义无反顾,只身奔赴鸿门宴。​ 王启元不是第一次跟日军打交道。1933 年长城抗战,他还是 29 军的一名排长,在喜峰口见过日军用刺刀挑死平民,见过战友们抱着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那会儿他就憋着一股劲,在日记本上写 “倭寇一日不除,何以为家”。​ 城墙上的战友看着那身白衣在暮色里往下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按老规矩,白衣白裤是办丧事的穿戴,王启元这是把棺材本都揣进了怀里。城墙下的日军岗哨端着枪,手电筒的光在他身上扫来扫去,像盯着块肥肉的狼。​ 谈判的帐篷就扎在宛平城外的空地上,门口架着两挺机枪。王启元刚掀开门帘,就闻到一股酒气混着血腥味。日军指挥官坐在桌子主位,军刀拍得桌子砰砰响,说的话翻译过来全是歪理 ——“士兵走丢了要进城搜查”“不答应就轰平宛平城”。​ 他攥着口袋里的钢笔,笔杆都被汗浸湿了。那支笔是长城抗战时,牺牲的连长留给他的,笔帽上还刻着个 “勇” 字。王启元没看那些晃来晃去的刺刀,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要进城,先踏过我们 29 军的尸体。”​ 帐篷外突然响起枪声,是日军故意放的冷枪。有个日本兵假装失手,子弹擦着王启元的耳朵飞过去,打在帐篷柱子上。他眼皮都没眨一下,反倒往前凑了凑,指着指挥官的鼻子:“想打仗就明说,别装模作样搞这套。”​ 后来才知道,日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谈。他们要的不是搜查权,是找个借口开打。王启元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这趟去,就是要拖住时间,让城里的百姓多转移一个是一个,让战友们多准备一颗手榴弹。​ 那天晚上,宛平城的老百姓都扒着门缝看。看到白衣人从城墙下来,看到帐篷里的灯亮到后半夜,谁都没说话,就有人悄悄往城墙上送了筐刚蒸的馒头。​ 王启元最终没能活着回来。天亮时,日军对着城墙开了炮,他的尸体被抬回来时,手里还攥着那支钢笔,日记本上最后一句写着 “愿以我血卫中华”。所谓的谈判,不过是侵略者精心设计的屠杀,可总有人明知是死,也要站出来当那根撑天的柱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