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韩国方面邀请朝鲜出席10月底的APEC峰会,虽然惨遭“回怼”,但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来看,李在明效仿文在寅,试图重启半岛和平进程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那么,他能够成为第2个文在寅吗? 这就要说说文在寅这个传奇人物了,2017年他上台时,半岛的火药味比现在淡不了多少,但他赶上了个巧劲儿——金正恩刚提出“经济建设与核力量并进”,特朗普又突然喊着要“见面谈谈”,这才有了板门店那回“跨线握手”的名场面。 2018年一年,南北首脑谈了三次,板门店宣言签得笔走龙蛇,开城工业园短暂重启时,韩国企业一天能往北边送50车零件。 金刚山旅游区的缆车重新转起来,那年南北贸易额冲到11亿美元,比2017年翻了快一倍。 文在寅当时在青瓦台的台阶上拍着胸脯说“和平不是梦”,那会儿的氛围,确实给了他不少底气。 但现在李在明手里的牌可不多。邀请朝鲜去APEC被“回怼”,其实不算意外,2023年韩国军费涨了14%,边境军演从每月一次加到两次,朝鲜那边导弹试射也没停过,这时候递橄榄枝,对方不想接也正常。 而文在寅当年能成,是因为南北都有“喘口气”的需求:朝鲜想缓解制裁压力,韩国想靠南北合作拉一把经济。 但现在朝鲜的重心还在“自立经济”,韩国国内保守派天天喊“对朝软弱就是卖国”,李在明光是在国会提“重启金刚山旅游”,就得被骂三天。 可文在寅当年的“和平红利”,靠的不只是嘴皮子。开城工业园里,韩国中小企业拿的订单能占全年营收的30%,三星的零件通过南北铁路运过去组装,成本比绕道中国低15%。 金刚山旅游区每年能给韩国旅游业带来4亿美元收入,江原道的餐馆老板见了北方来的游客,笑得比见了财阀还亲。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让保守派想反对都得掂量掂量。 可现在呢?联合国对朝制裁清单比2018年长了两页,开城工业园的厂房早被杂草占了,韩国企业就算想合作,银行都不敢给贷款,怕被美国财政部盯上。 外部环境更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文在寅当年能推动特朗普跟金正恩在新加坡见面,靠的是美国想“摘核”的急功近利,哪怕最后没成,至少给了半岛缓和的空当。 现在美国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在亚太摆棋子,韩国被绑在“芯片联盟”“供应链重组”里,对朝政策得看华盛顿的脸色。 尹锡悦跟着美国喊“加强延伸威慑”,简单来说就是把朝鲜当“假想敌”给美国递投名状。 李在明要是真敢大张旗鼓搞和解,美国驻韩使馆的电话能把他办公室的线路打爆,就像当年文在寅想收回战时指挥权,被美国一句“时机未到”噎回去一样。 国内政治的天平也不在李在明这边。文在寅上台时,共同民主党在国会占着绝对优势,推南北合作法案跟推购物车似的顺溜。 李在明现在连执政党都不是,保守派在国会里占着多数,他提的“南北经济合作法案”去年被否了三次,理由是“可能资助朝鲜核计划”。 不过李在明这步“邀请牌”,倒也不算白打。至少让外界看到,韩国不是只有“硬对抗”一条路,就像给结冰的湖面扔了块石头,就算没破冰,也荡起了圈涟漪。 文在寅当年也是从“小试探”开始的——先重启金刚山旅游,再谈铁路连接,一步一步来。 李在明现在缺的,可能是个“契机”,比如朝鲜哪天突然松口说“可以谈谈经济合作”,或者美国对朝政策稍微转个弯。但这契机啥时候来,怕是连他自己都没谱
就在刚刚!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了!7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暂停以色列参与“地
【1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