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那个经典唐僧形象,深深烙印在几代观众心中,让徐少华一夜成名。可谁能想到,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仅演了九集就毅然离开剧组。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原因,让他甘愿舍弃唾手可得的巨大名利,另寻他路?
徐少华出身普通工薪家庭,起点并不高。但这孩子天赋异禀,打小就灵气十足,八岁登台表演,十几岁便成为学校文艺骨干,走到哪儿都自带光芒。
二十出头,一部《精变》让他崭露头角,被赞为“中国第一小生”,这成为他叩开《西游记》剧组大门的敲门砖。
当时,杨洁导演正为唐僧人选发愁,见了不少演员都不满意。直到二十五岁的徐少华出现在她面前,杨洁导演眼前一亮,心中大石瞬间落地。那股书卷气,那略显瘦削的身形,活脱脱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唐僧。
婚后三天,徐少华便一头扎进剧组,从此风餐露宿,四处奔波。他把这份辛苦当作自己的“修行”,全身心投入角色。
这份执着与付出,成就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唐僧。特别是在女儿国那场戏,他与朱琳深情对视,一句“若有来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认定他就是唐僧本人,再无他人可及。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唐僧会一路西行,陪伴观众走到剧终时,徐少华却做出了一个让全国观众都摸不着头脑的决定——退出剧组。而原因,竟只是“五块钱”。
原来,剧组里孙悟空和猪八戒动作戏多,危险又辛苦,每月能比唐僧多五到十块钱补贴。徐少华心里不平衡了,他觉得自己在女儿国那几场戏,情感消耗巨大,辛苦程度不亚于吊威亚。于是,他向导演提出涨薪要求。
杨洁导演性格直爽,认为唐僧戏份多为文戏,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应与猴子八戒同等待遇,一口回绝。后来据“八戒”马德华回忆,杨洁导演其实曾松口表示可补钱,但徐少华还是离开了。这五块钱,就像一根导火索,引发了更大的矛盾。
如果说五块钱是面子问题,那文凭则是徐少华内心深处的执念。
在那个年代,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一纸大学文凭,不仅是荣誉,更是安身立命的保障,是通往更好前程的钥匙。
二十六岁的徐少华,心中一直怀揣着大学梦。当山东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中时,他内心的天平彻底倾斜。
他向杨洁导演提出条件:若要他留下继续拍戏,剧组需出面让他不用上课就能拿到文凭。杨洁导演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一个剧组哪有如此大的权力,当即拒绝。
不过,杨洁导演也做出了让步,特批他坐飞机回校考试,考完再飞回来拍戏,这在当时已是难得的待遇。但徐少华想要的是一份毫无后顾之忧的保障,最终,他选择了学业,放弃了事业。这一选择,让他错过了《西游记》爆火后的巨大红利,也让杨洁导演多年难以释怀。
离开《西游记》后,徐少华的演艺事业未能再掀起波澜。他后来虽参演了不少作品,但观众记住的始终是那个白衣翩翩的唐僧。渐渐地,他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在生活方面,他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答卷。
拍戏时,“女儿国国王”朱琳对他一见倾心,戏里戏外爱慕之情溢于言表。面对“第一美人”的主动示好,徐少华却坦诚相告:“千万别爱上我,我已经结婚了。”
他的妻子杨琨是他的大学同学,虽相貌平平,却才华出众。有人笑他舍弃了天上的明月,捡了个地上的土豆,但徐少华对这颗“土豆”情有独钟,一爱就是四十年,始终忠贞不渝。
更有意思的是,当徐少华的事业归于沉寂时,他的妻子杨琨却在导演领域大放异彩,成为国家一级导演,获奖无数。夫妻二人,一个光环褪去甘当绿叶,一个厚积薄发勇敢追梦,日子虽平淡,却充满了温情。
如今,徐少华已过花甲之年。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身材发福,面部浮肿,再也找不到当年玉树临风的模样。他偶尔会出现在小县城的商演现场,为商场开业站台,为楼盘促销吆喝,甚至在婚庆典礼上献唱。
他穿着略显廉价的袈裟,卖力地唱着《女儿情》,引得不少人唏嘘感慨:曾经的御弟哥哥,怎会“沦落”至此?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虽步履蹒跚,腰板却始终挺得笔直,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倔强。
有粉丝拿着他年轻时的剧照找他签名,他看着照片里那个眉目如画的自己,轻轻叹一口气:“那时候是真年轻,现在真是老了!”
徐少华曾感慨,年轻时太过气盛,不懂一个选择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他在自传中写道:“演员的终极使命,是留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角色,而非转瞬即逝的名利。”他这一生,历经名利的诱惑与考验,扛住了情感的波澜,最终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