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5日下午邓丽君自港乘机返台,结束了在东南亚等地一年多的旅行演唱。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生在台湾云林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邓枢,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母亲赵素桂则是山东人。她在家排行老四,上头有三个哥哥。小时候跟着父亲工作调动,先搬到台东,再到屏东,最后落脚台北芦洲的眷村。那时候生活简单,她上芦洲国小,课后就爱参加学校文艺活动,嗓子好得很,早早就显出唱歌的天分。 七岁那年,她接触到驻校附近的空军康乐队,跟着一位胡琴师傅学音乐,还常跑去部队演出攒经验。母亲爱听黄梅戏,她耳濡目染,也喜欢上这些曲调,家里常放电影和唱片,她就这样慢慢磨出了对音乐的感觉。这些早年的经历,成了她后来歌路的基础。 1963年,10岁的邓丽君参加中华电台的黄梅调歌唱比赛,唱了《访英台》,直接拿下冠军,小小年纪就让人刮目相看。1966年,她又在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比赛中唱《采红菱》,再夺第一,被宇宙唱片看中。1967年,她干脆辍学,专心唱歌,9月就出了第一张专辑《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这张专辑不算大红,但让她正式迈进了歌坛。 1968年,她开始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这些地方演出,场场爆满,名气蹭蹭往上涨。1969年,她演电影《谢谢总经理》,还给台湾第一部连续剧《晶晶》唱主题曲,顺带主持中视的《每日一星》,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年她还去了新加坡,应总统夫人邀请做慈善演出,影响力开始往外扩。 1970年,17岁的邓丽君在香港工展会义卖拿了个“慈善皇后”的称号,是最年轻的得主。她跟凯声综艺团去香港演出,还拍了电影《歌迷小姐》,票房很不错。1971年2月,她开始人生第一次大冒险—18个月的东南亚巡演,跑遍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她跟丽风唱片签约,靠《千言万语》《海韵》这些歌,把东南亚市场彻底打开。那时候她年纪不大,但已经能hold住这么大的舞台,挺厉害的。 这场巡演不光是唱歌,更是她见世面的机会。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歌迷的热情,都让她眼界大开,也累积了更多表演经验。到1972年8月5日,她终于从香港飞回台北,结束了这一段长跑。 1972年8月5日下午5点左右,邓丽君搭乘从香港起飞的航班,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这次回程不是普通的结束,而是她事业的分水岭。她在东南亚跑了一年多,名气已经不限于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的歌迷都认识她。返台那天,机场挤满了接机的人,歌迷拿花、举牌子,记者扛着设备抢新闻,热闹得不行。 她妈赵素桂也去接机,手里捧着花,在人群里等着。母女见面那刻,挺温馨的。这次回来,她其实有点累,想喘口气,跟家人待几天。但她心里清楚,这只是个短暂休息,后面还有更大的路要走。 1972年回台没多久,邓丽君就继续发力。1973年,她跟日本宝丽多唱片签约,去日本发展。1974年,她凭日文歌《空港》拿了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赏”,一个外国歌手能在日本站稳脚跟,不容易。同一时期,她还 واق《西厢1976年,她在香港利舞台开个人演唱会,门票卖光,后面两年连开几场,场场爆满。1980年,她拿下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事业彻底到顶峰。 80年代,她开始走国际路线,在纽约林ken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这些地方开唱,是第一个站上这些舞台的华人歌手。1983年,她出专辑《淡淡幽情》,把古诗词做成歌,开创了华语乐坛的新路子,还办了第一次世界巡演,跑遍亚洲和北美。 1984到1986年,她在日本连拿三次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靠《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首歌,创了外国歌手的纪录。她的歌不只在华人圈火,连大陆的《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都成了经典。 1987年之后,她慢慢淡出,搬到巴黎,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1995年5月8日,她在泰国清迈因哮喘去世,才42岁。葬礼在台湾办,几万歌迷送行。她的歌却没停下,到现在还到处传唱,成了华语乐坛永远的传奇。
为了大罢免,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居然杠上了台湾音乐人罗大佑。没想到岛内大罢免到了
【136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