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已经和王志文同居了3年的徐帆,向王志文求助:“我现在没戏可拍,你能帮

黄毅来了丫 2025-07-29 16:01:51

1991年,已经和王志文同居了3年的徐帆,向王志文求助:“我现在没戏可拍,你能帮帮我吗?”没想到当时已大红大紫的王志文却毫不留情地说:“我不做求人的事,你也别打着我的名号出去找戏。”正是因为这句话,导致两人分手。

1991年的某天清晨,北京某处租住房门被猛地拉开。

徐帆抱着胡乱塞满衣服的帆布袋踉跄出门,身后的行李箱倒在门槛上咔哒作响。

她茫然回望,只听见门锁落栓的冰冷撞击声。

街道尚未苏醒,只有几只麻雀在枯枝上跳来跳去。

昨夜暴雨积存的水洼映出她苍白的脸,水纹荡漾中,想起三年前那个穿着碎花连衣裙,拎着暖水瓶在中戏宿舍门口等他的自己。

1987年秋天,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新生报到。

十九岁的徐帆梳着马尾辫,花三天三夜坐硬座从武汉赶来。

报到处的老师记得她汗湿的刘海粘在额角,怀里紧抱着装有准考证的信封。

当得知被录取后,这姑娘在宿舍楼墙角蹲着哭了半小时。

此时邻班教室正喧闹,刚借调到中戏任教的本校师兄王志文被学生围住。

墨绿风衣敞着扣,帆布鞋随意踩在椅子横档,引得后排女生伸着脖子往前凑。

那年月大学教师大多穿灰蓝工装,他偏系条茜红围巾。

系主任当时在场,二十年后回忆:“王老师往讲台一站,舞台光就追着他走。”

两人相遇在排演厅拐角。

徐帆排练崴了脚,被同学搀着往外走。

迎面过来的风衣男子顺手接过她怀中的剧本,另一只手稳稳托住她胳膊。

通往医务室的两百米青砖路,王志文看见这姑娘磨得起毛的白色球鞋,徐帆嗅到他衣领淡淡的烟丝味。

五天后在图书馆,她看见窗边男子头顶翘起撮不听话的卷发,鬼使神差递了瓶橙味汽水。

正好是她家乡特产。

后来男生宿舍常见徐帆抱饭盒的身影。

据当年室友描述:“铝饭盒总有两层,底层三鲜面窝,上层是洗干净叠成方块的衬衫。王志文常把饭盒当鼓敲着催她早点回去。”

甜蜜期持续到1989年冬。

王志文凭《伦敦启示录》提名金鹰奖,获奖当晚却彻夜未归。

徐帆在暖气片烤凉的蒸饺热了六回,凌晨四点去公共电话亭拨号,听筒里忙音混杂着歌厅背景乐。

次日胡同口小卖部老太看见他回来,风衣搭着红衣女孩的肩膀。

那以后徐帆洗坏的衬衫逐渐增多,有次在水房搓衣板搓破指腹,血丝混着肥皂泡挂在王志文最贵那件白衬衫上。

1990年《大太监李莲英》筹备开机,剧组场记笔记记载:主演王志文带着煎饼果子候场,配菜总有藕片腌菜,这是徐帆老家做法。

但人们更多看到男主角给陶宗儿拎暖手袋,两人裹着军大衣在榆树下对词。

有次徐帆探班,场工记得她攥着保温桶站在雪堆后,冻红的鼻尖蹭到陶宗儿银灰皮草,立时低头退开三步远。

那晚收工,陶宗儿助理发现化妆椅铺着徐帆织的毛线坐垫。

墨绿底子金线纹,正是王志文围巾的配色。

裂痕最终显于公用厨房。

某早邻居大妈见徐帆调蛋羹,不锈钢盆盛六个全蛋,洒的虾米比平日多三倍。

蛋液刚倒进油锅,屋里电话骤响。

徐帆冲进屋抓起听筒,锅铲还沾着蛋沫。

楼道回音放大着她嘶哑的质问:“夜里三点在哪对剧本?”

瓷碗砸地声惊得上下三层亮灯。

次日清晨,王志文把塞不进箱子的呢子外套揉成团塞向徐帆,呢料染了她满脸金粉。

那是陶宗儿拍定妆照蹭在他肩头的。

离开的冬天格外难熬。

街道小旅馆老板娘收留徐帆一宿,后来说姑娘蜷在弹簧床上攥着半块玉佩发抖。

那是王志文用首个片酬在地摊买的。

开春后冯小刚为新戏《大撒把》挑演员,在北影厂档案室遇见整理资料的她。

碎纸机旁堆着演员简历,徐帆负责将淘汰表装订归档。

副导演后来撰文:“冯导指着窗外晾衣绳上晃动的人影,说那姑娘单薄得像半张纸,但眼睛亮得能撕开这层纸。”

时间冲刷出奇妙的轮回。

某年金鸡奖后台,组委会安排昔年情侣相邻入座。

徐帆宝蓝旗袍搭云锦披肩,低头将手包链条缠了又缠。

右手边的王志文与旁人谈笑,左手指甲却把皮沙发抠出月牙痕。

晚宴时陶宗儿端酒过来,钻石婚戒在徐帆眼前晃了又晃。

后来服务员收拾残局时说:“徐老师那桌白瓷盘特别干净,鱼骨头都理成扇面。”

0 阅读:82
黄毅来了丫

黄毅来了丫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