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6岁女知青王春凌通过招工,成功返城。可回城不久,她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竟然是怀孕了。她二话没说,收拾东西就回到了当知青插队的地方,找孩子父亲李洪奇。然而当她到了之后,队里人却说:“李洪奇都走一个星期了。”
王春凌的心,凉透了。
那个年代,上山下乡是潮流,无数像她这样的城里年轻人,带着一腔热血或几分迷茫,响应号召去了农村“接受再教育”。
王春凌家条件本就不错,从小娇生惯养的姑娘,一下子被扔到陕西穷山沟里,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脏乱的环境,繁重的农活,无尽的想家,夜里偷偷哭湿了多少次枕巾。爸妈的信件是唯一的念想,却总让她哭得更凶。
正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一个叫李洪奇的知青走进了她的生活。
小伙子有文化,能说会道,干活也麻利。王春凌累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搭把手;她想家掉眼泪,他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渐渐地,两颗孤独又年轻的心靠拢了。
干活虽然累,日子虽然清苦,但有了伴儿,好像连山沟里的风都变甜了。
李洪奇常对她说:“撑住,咱们肯定能回城!坚持就是胜利。”在一个月亮特别亮的晚上,他终于鼓起勇气:“春凌,往后不管咋样,我就想和你在一块儿,你…愿意不?”
王春凌没说话,扑进他怀里,用行动回答了一切。那段时间,是王春凌苦涩知青岁月里最甜的糖。
回城的希望,像挂在远处山顶的太阳,一年年等着,盼着。
77年那次招工,名额落到了王春凌头上。
当时李洪奇啥消息都没有,他苦笑着摇摇头,对王春凌说:“我怕是回不去了…你有机会,赶紧走!别管我了!”两人心里都明镜似的,这一挥手再见,可能就是各自天涯。
回城的前一晚,是告别,是慌乱,是两个不知前路的人紧紧相拥。
回到城里,还没来得及享受回家的温暖,身体的异常就让她慌了神。
母亲担忧地催她去医院:“丫头,你这是怎么了?别是吃坏东西闹肚子,快去看看大夫!”拿到诊断单,看着那刺眼的“妊娠”两个字,王春凌瞬间懵了。
未婚先孕,在那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她太清楚了。
巨大的恐惧让她不敢告诉家人,平静地收拾了几件衣物,给父母桌上留了张字条,就孤身一人再次踏上了那条通往山村、更通往未知的路。
她爹妈看到纸条,气得直哆嗦,可气归气,更揪心的是女儿的下落。
等王春凌风尘仆仆再次站在村口,村民们惊讶不已:“你不是回城了吗?咋又回来了?”她顾不上解释,急急地问:“洪奇在不在?”
可听到的回答,让她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李洪奇,就在她回城后没几天,也收到了返城的通知,人家连个磕绊都没打,立马收拾铺盖走了。
希望彻底破灭,王春凌失魂落魄回到了城里。她知道父母难以接受这一切,咬咬牙没回家,找了个地方落脚,打算独自生下孩子抚养长大。
她给儿子取名李明,从此,生活的全部重心就是儿子。
熬过无数个吃不上荤腥的日子,扛过邻里亲戚的非议,她像一棵倔强的老树,硬是把儿子从小学供到初中,送进高中,再一路托举着进了大学。
儿子李明在外地上大学的期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一个知青聚会上,李洪奇偶然遇到了当年同村的旧相识。
闲谈中,对方猛地提起:“哎,洪奇,你还记得王春凌不?你走了之后,她挺着大肚子来找过你哩!后来又抱着娃儿回来过…” 这句话,像根针扎进李洪奇的心。
他这才知道,当年他前脚离开,后脚王春凌就回来寻他,更不知道她竟然独自抚养着他们的孩子!震惊、悔恨、痛苦瞬间淹没了他。几十年过去,他也没成家。
得到消息后,他疯了一样开始寻找王春凌母子。经历辗转反侧和多方打听,他终于站在了王春凌面前。
那一天,当年的风华正茂早已刻上皱纹,唯有那份情意和血脉相连的骨肉,经过了二十多年风雨飘摇的时光,终于认回了彼此。
谁能想到,命运的岔路口,他们曾经擦肩而过。那场错过,换来的是一个女人二十多年的辛酸,和一个男人迟来的、痛彻心扉的寻找。
孩子都上大学了,这对曾经的恋人才能执手相看泪眼。李洪奇望着儿子酷似自己年轻时的脸,再看着王春凌布满风霜的容颜,百感交集只剩无声叹息。
人生际遇就是这样,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你说它残酷无情,它又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把人拉回原点。最终能牵手的,还是那个对的人。
只是这一路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这份沉重的团聚,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更是时光里一场无声的约定。
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些联系,纵使隔山跨海,断不了;有些人,纵然天各一方,终究会相见。
只是,这迟了二十年的相见,裹挟着太多的辛酸与眼泪,酿成的是一杯苦后回甘的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