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那出事孩子的妈来了,要接孩子回家。眼泪早就哭没了,浑身软得像没骨头,被人

曼冬看娱乐 2025-07-29 11:10:54

东北大学那出事孩子的妈来了,要接孩子回家。眼泪早就哭没了,浑身软得像没骨头,被人架着才挪到镜头前。这时候才懂,啥叫疼到想闭眼,啥叫心死了比冰还凉,真没词能说清一个妈没了娃的苦。看她穿的,就是咱身边最普通的人,衣裳旧旧的,跟咱多数人一个样。有人问,这几个没了的孩子,是不是都来自普通家?我虽不清楚,可猜着十有八九是。你没瞅见吗?有钱人家的娃学艺术、学管理,普通家的就想让娃学门手艺,毕竟对咱来说,有门技术才踏实。艺术那玩意儿,一来咱掏不起钱,二来怕学了也没啥用。你说,这是不是咱普通人的难处?

那天镜头扫过她手里的包,破了边,线头耷拉着,像她整个人一样,早就被磨得没形了。她没多说一句话,只是低头盯着地面,像在找什么丢不掉的东西。旁边人小声议论,说她前天还在厂里加班,攒钱给孩子买双新鞋。现在呢?鞋还没买成,人却没了。谁听了这话,心里不是一紧?那种疼,不是刀割,是钝器一下下砸,砸得你喘不过气。

再想想,这些孩子为啥会选这条路?东北那地儿,工业老基地,多少家庭靠手艺吃饭。家长咬牙供孩子读书,不就是盼着有个安稳饭碗?可现实呢,学技术也不容易,学校条件、师资力量,哪样不跟钱挂钩?有的人家,连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孩子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就更拼命。可拼命换来的,有时不是出路,是更大的风险。你看新闻里,事故原因还没完全查清,可每条消息都在提醒咱们,安全这东西,从来不是想当然的事。

我有个老同学,家也在东北,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爹是厂里的焊工,常说一句话:学会一门手艺,饿不死。后来他真去了技校,毕业后进厂,每天灰头土脸,可好歹端上了铁饭碗。他说,普通人就这命,选不了别的,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可现在想想,他这话听着咋那么沉?冲是冲了,但万一撞上点啥,谁兜得住?

再说回这事儿,网上有人吵,说学校该负责,有人骂管理不到位,也有人叹气,说这就是底层家庭的宿命。我不爱掺和这些争论,只觉得心里堵得慌。那位母亲站在那儿,手抖着签字,旁边人递水,她都没抬眼。她的沉默,比任何哭喊都刺耳。那一刻,你会突然明白,有些伤,没法用语言去碰,只能远远看着,看着它一点点把人吞没。

这些年,类似的事儿不算少见。每次看到,心里都像被掏空一块。尤其是咱们这种普通人,更能体会那种无力和绝望。孩子没了,家也就塌了半边天。剩下的日子,怎么过?没人敢问,也没人答得出。或许,她晚上一个人坐在屋里,对着孩子的照片发呆,连灯都不开。或许,她还会习惯性多做一碗饭,等反应过来,才发现桌边空荡荡的。

我想起小时候,我妈也常念叨,让我好好读书,别走她那条路。她年轻时在纺织厂干活,手指被机器轧过,留下一道疤。她总指着那疤说,这是笨人的代价。所以她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学,哪怕只是个普通的专科。可现在回头看,就算读了书,又能怎样?社会这张网太大,咱们这种人,总觉得怎么挣扎都在原地。

这场悲剧背后,其实藏着太多问题。教育资源不均也好,安全隐患也罢,每一条都能让人聊上三天三夜。但最扎心的,还是那份无力感。你努力,你奋斗,甚至愿意拿命去拼,最后却发现,有些事根本不在你掌控里。那几个孩子,走的时候估计还在想着,考完试就能回家,给爸妈露个笑脸。他们不知道,那笑脸成了永远的遗憾。

最后只想说一句,如果你是学生,不管家里条件咋样,都别太逼自己。有些路,看起来近,其实坑最多。如果你是家长,多陪陪孩子,哪怕只是吃顿饭,听他说两句废话,也比啥都强。生活已经够苦了,别让那些本该有的温暖,也变成奢侈品。至于那些更大的问题,咱们管不了,但至少,能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上,多留个心眼吧。

0 阅读:42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