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福建舰下水好久还没正式服役,第四艘航母也迟迟不见动静,这事儿成了不少军迷心里的疙瘩。 其实这两艘代表中国航母最高水平的“姐妹舰”,进度慢有慢的道理,问题就藏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先说福建舰最显眼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 这玩意儿可是航母的“金手指”,全球能玩转的国家一只手数得过来。 它比老式蒸汽弹射强太多了。 力量更大更精准,能弹更重的飞机,连续弹射也不掉链子。 但好东西往往也娇贵,福建舰作为头一个吃螃蟹的,总得花时间把螃蟹吃明白。 特别是左边斜角甲板那条轨道,离降落区近得很。 设计师们当初这么安排是反复掂量过的,可实际用起来才发现新问题:飞行员怎么配合新弹射节奏?调度员怎么指挥更利索? 这些细节都得在真刀真枪的训练里慢慢磨。 就像新买的跑车得磨合期,福建舰现在就是在海上“跑磨合”。 再说全舰系统集成这个大工程。 航母可不是简单拼积木,八万多吨的大家伙里藏着几万公里电缆管道。 动力系统要给弹射器供电,雷达开机时又得分走电力,武器系统还得随时待命。 这么多系统要像交响乐团般配合默契,差个音符都不行。 福建舰这两年海试,就是在反复调试这套“人体神经”,记录各种数据:连续弹三十次会不会过热?大风浪里设备稳不稳?不同飞机该用多大弹射力度? 这些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将来都是造新航母的宝贝。 说到造新航母,材料这关就够喝一壶。 航母用的特种钢要能扛海水腐蚀、挡导弹破片,还得在零下三十度到烈日暴晒下不变形。 光福建舰就用掉四万多吨这种钢,相当于六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全国能炼这种钢的炉子数得过来,钢厂老师傅们都是掐着秒表控制冶炼温度。 造航母快慢,其实拼的是国家工业体系的硬实力。 最耗时间的其实是培养人。 航母再先进,没飞行员就是铁疙瘩。 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比造飞机还难:先在陆地练起降五百次,再上模拟甲板练两百次,最后才敢在真航母上着舰。 从菜鸟到放单飞,没三五年下不来。 福建舰能带七十多架飞机,至少需要四十个成熟飞行员。 现在我们的“飞鲨”队伍还在壮大,要是第四艘航母急着下水,飞行员不够分,新船就得在港口“晒铁”,那才真叫浪费。 往大了看,航母是要用半个世纪的“国之重器”。 现在造得太急,二三十年后五六艘航母同时退役,海军就会出现战力空窗期。 保持五年一艘的节奏,让新老航母梯次接班,这才是长久之计。 就像栽树,年年种几棵,才能保证林子一直茂盛。 所以说福建舰多试两年、四号舰晚点露面,真不是磨洋工。 电磁弹射要调教到百分百可靠,全舰系统要磨合得天衣无缝,飞行员队伍要攒够人手,这些都是在给未来打基础。 百年海军不是句空话,得靠一钉一铆的扎实功夫。 现在多花点时间把福建舰吃透,将来新航母一下水就能形成战斗力,这笔账怎么算都值当。 主要信源:(直新闻——石宏:福建舰开始进行海试,离正式服役还有多久?)
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琴音流转
2025-07-29 09:51:28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