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跳楼自杀的21岁规培护士苏诗雨真的太让人心疼了,生前她曾在工作日记中记录了跟

史面的楚歌 2025-07-29 07:18:13

上海跳楼自杀的21岁规培护士苏诗雨真的太让人心疼了,生前她曾在工作日记中记录了跟做一台玻切手术的44个步骤,还详细的记录了11位医生的习惯。 2024年12月27日清晨,上海的天空还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 23岁的苏诗雨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临出门前,她轻轻抚摸了一下陪伴自己四年的小仓鼠。 没有人想到,这竟是永别。 "求你们,不要救我。"19天前,苏诗雨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这句话时,手指微微发抖。 这个刚成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规培护士五个月的年轻人,已经承受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苏诗雨的世界被切割成两个部分:一边是家人眼中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一边是医院里那个总是犯错的新人护士。 这种割裂感让她日渐沉默,就像她手机里155次提到的"压力"一样,沉重得让人窒息。 "这个班还要不要上了?"去世前两天,姐姐苏听雨发现妹妹有异常,两人促膝长谈了整整三个小时。 谈话中苏诗雨的眼神时而空洞,时而闪烁着不甘的光芒。 她提到最近一次被护士长批评时,手指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指节都泛白了。 作为手术室的规培护士,苏诗雨每天要面对的是精密而紧张的眼科手术。 一台接一台的手术,就像永不停歇的传送带。她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准备好数十种精细的医疗器械。 在同事眼中,苏诗雨是个安静的女孩。 她总是最早到手术室,最晚离开。 午休时别人在聊天,她就躲在角落里背手术流程。 有同事回忆说:"有一次看见她在更衣室偷偷抹眼泪,问她怎么了,她只是摇摇头说'没事,就是有点累'。" 这种压抑的状态持续了数月。苏诗雨的睡眠越来越差,常常凌晨三点还坐在书桌前背资料。 她开始出现手抖的症状,有时连最简单的器械都拿不稳。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把这些都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太笨"。 12月初苏诗雨被确诊为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 医生建议她立即休假治疗,但她坚持要上班。 "我不能拖大家后腿",她对主治医生这样说。其实内心深处,她是害怕一旦停下来,就再也没有勇气回到那个让她窒息的手术室。 12月27日早上,苏诗雨比平时更早到岗。 护士长注意到她脸色苍白,提议再休息几天。她却坚持说:"我没事,让我试试吧。"谈话结束后,她默默收拾好个人物品,离开了医院。 当天下午,苏诗雨来到一家宠物医院。她的小仓鼠突然离世,这个陪伴她四年的小伙伴,曾经是她最温暖的慰藉。 医生后来回忆说:"她抱着小仓鼠哭了很久,那种绝望的眼神让人揪心。" 一个小时后,苏诗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她留下的手机备忘录里,最后一条写着:"对不起,我尽力了。" 苏诗雨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是否忽略了人性的温度? 当年轻人初入职场时,除了严格的考核标准,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与支持。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没关系,慢慢来",或许就能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灵魂。 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珍贵。希望苏诗雨的悲剧能唤醒更多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让每一个在压力中挣扎的年轻人,都能及时得到温暖的援手。

0 阅读:117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