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统帅、是导师,不是没有原因的。 48年9月的济南城是国民党军在山东的最

豌豆大说法 2025-07-28 18:20:06

毛主席是统帅、是导师,不是没有原因的。 48年9月的济南城是国民党军在山东的最后核心据点,也是连接华北和华东的战略枢纽。王耀武,这位黄埔三期的悍将,深知济南的重要性,不惜血本打造防御工事。济南城外是环形工事与碉堡群,王耀武甚至豪言济南 “固若金汤”,能抵御我军 “十万大军”。 面对如此坚固的防线,许世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重炮。 他在望远镜中反复观察,越看越觉得棘手,心急之下,直接向中央军委发电报:“请中央无论如何给我想办法,调几门重炮来支援!” 这份电报简洁急切,体现出许世友作为前线猛将的直接思维:以更强火力摧毁城墙,打开进攻通道。 然而,毛主席的回应,展现出远超常规的战略视野。咱们一起从伟人的角度看看。 中央军委指示,打济南要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双管齐下,且政治争取优先。这意味着,许世友不能只盯着城墙,更要关注城中的人。 当时的国民党守城部队中的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所率部队属杂牌军,长期受嫡系排挤,军心不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因素,指示前线指挥部全力策反吴化文。 这种视野上的差异,是许世友关注物理城墙,而毛主席着眼于防线背后的 “人” 的意志。毕竟,城墙虽坚,若守城者从内部倒戈,防线自然就不攻自破。 从军事部署上看,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 “助攻变主攻” 的精妙战术可不得了。 原计划东西对进,东边主攻、西边助攻,但毛主席指示西边助攻部队也要全力猛打,一旦西边突破,即刻转为主攻全线推进。 这个战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特别灵活,还特能糊弄敌人。 敌人根本猜不出我们到底要往哪儿打,结果只能把兵撒得零零散散,想守的地方太多,最后哪儿的防守都松松垮垮,没个结实的地方。 许世友虽脾气火爆,但对毛主席的指示坚决服从。他迅速调整部署,一边儿安排兵团政治部加紧策反吴化文,另一边严格执行 “助攻变主攻” 的战术。 9月16日,战斗打响,济南城防御工事之强超出预期,我军进攻受阻、伤亡不小,但许世友咬牙坚持。 9月19日,战局迎来重大转折,吴化文在军事与政治双重压力下通电起义,让出济南城西防线,防御体系瞬间出现巨大缺口。 许世友把握住机会,仅仅用了8天便攻克了济南城,歼灭守敌十万余人,更是活捉了王耀武此人。 再看起这场著名的战役,若毛主席顺着许世友的请求调重炮,也可能取得胜利,但必然耗时更长、伤亡更大。 毛主席作为咱们军队的大统帅,他的格局更大,心里装的是整个解放战争的大局,考虑的不只是济南这一座城的得失。他得想得更多:要想着怎么为后面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提前布局。 毛主席心里明白,要是能又快又漂亮地拿下济南,那对敌人的士气绝对是个致命打击,光从气势上就能把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 这对整个战略决战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 这就是伟人的过人之处。 伟人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毛泽东2007.11.21 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拉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2024.01.13

0 阅读: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