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叫蓝敬礼的收藏家将一把古琴卖给了四川省博物馆。没想到这把琴价值连

吴仁朗说 2025-07-28 11:18:26

1951年,一位叫蓝敬礼的收藏家将一把古琴卖给了四川省博物馆。没想到这把琴价值连城,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琴之一,而它曾经的主人更是赫赫有名。

1951年,一个名叫蓝敬礼的收藏家提着一把旧古琴走进了四川省博物馆。这琴看着不起眼,漆面斑驳,琴弦松弛,谁能想到,它竟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古琴之一,价值连城。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前主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那个蒙古帝国的政治家兼才子。 古琴这玩意儿,在中国可是老古董了,三千多年历史,妥妥的文化宝贝。它不光是乐器,更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标配。音色深沉,像山间流水,能勾起人心里那点诗意。古时候,琴棋书画是文人的“四大件”,没点琴艺都不好意思出门。做一把好琴可不简单,从选木头到刷漆,每一步都得精益求精。音好看美不说,还得耐用,难怪值钱。

1951年,蓝敬礼把这把琴卖给四川省博物馆时,估计也没多想,就是觉得有点意思,交给专业人士得了。博物馆的人接过来一看,嘿,这琴不简单!虽然旧了点,但保存还行,弦还能响。琴底刻着“石涧敲冰”四个字,还有个“玉泉”印章,专家眼尖,觉得有戏。 他们请来古琴大牛郑珉中瞧瞧。郑老师一看,琴的样式是唐代的“灵机式”,断纹和漆面也对得上。更巧的是,“玉泉”印章跟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耶律楚材书法手卷上的印章很像。郑珉中翻了十几年老书,查到耶律楚材住过北京玉泉山,手里真有把“石涧敲冰”。最后确认,这琴就是唐代名琴,文物圈直接炸了锅! 耶律楚材这人,1190年生的,金朝贵族出身,后来投了蒙古,帮着忽必烈打天下。他不光会治国,还特爱汉文化,诗写得好,琴也弹得溜。他自己都说“琴癖”,家里藏了好几把名琴,“石涧敲冰”是心头肉。他没事就弹弹《广陵散》,跟琴友切磋,日子过得挺雅。可惜晚年政治上失意,郁闷死了,琴也散了。

耶律楚材走后,家道中落,东西都散了。“石涧敲冰”运气好,辗转几手,最后到蓝敬礼手里。1951年进了博物馆,总算安顿下来。博物馆给它配了恒温柜,小心伺候着。1991年,它还去了新加坡展出,跟唐代文物一块儿露脸。1996年,评上一级文物,成了镇馆之宝,跟太阳神鸟金饰这些大咖站一块儿。 “石涧敲冰”不只是老,它音色也好,深沉又圆润,听着就舒服。工艺更是牛,桐木面、梓木底,檀木配件,处处讲究。唐代的斫琴技术在这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琴师研究它,想复原那味儿。博物馆还搞演出、讲座,让大家知道古琴有多美。

0 阅读:12
吴仁朗说

吴仁朗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