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孟非和黄磊一起投资300万,在南京开了一家叫“黄粱一孟”的火锅店,朋友好心提醒:“这名字不吉利,赶紧改。”孟非却回怼:“我压根不信这些玩意。”结果两年后,火锅店就倒闭了。
他俩开火锅店的念头,是在《非诚勿扰》后台聊出来的。
孟非是出了名的吃货,黄磊号称 “黄小厨”,俩人总凑在一起研究哪家火锅底料够味。有次吃到半夜,孟非抹抹嘴:“要不咱自己开一家?” 黄磊举着酒杯附和:“行啊,我掌勺,你站台。”
名字是孟非定的,“黄粱一孟”,把俩人的姓嵌进去,又带点 “黄粱一梦” 的诗意。
有朋友提醒他:“这词儿听着不吉利,像成不了事儿。” 孟非摆摆手:“我搞新闻出身的,不信这套,名字就是个代号。”
开业头一个月,店里天天排长队。
来的多是粉丝,冲着 “孟非的店”“黄磊的手艺” 来的,哪怕等俩小时也乐意。
可坐下来翻开菜单,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普通火锅店30块的肥牛,这儿卖398,一盘就15片,夹一筷子快赶上一顿饭钱;毛肚198一份,称称才2两;连锅底都要98,还是清汤的。
有个南京本地大叔带着孙子来,本想尝尝鲜,一算账傻了眼:“就点了三盘肉、两素菜,花了小两千?这钱够我在巷口火锅店吃半个月了。” 他放下筷子没动,拉着孙子走了,出门时嘟囔:“明星开店,就是宰人啊。”
这话慢慢传开了。
刚开始还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刷到网上的吐槽就打了退堂鼓;
本地人更不买账,新街口好吃的火锅店多了去了,谁愿意花五百块吃顿 “明星同款”?
有回孟非去巡店,看到大厅里空了一半,服务员趴在吧台上打盹,心里有点发沉。
黄磊也试着调过价格,把肥牛降到298,可成本摆在那儿——店面租金贵,装修用的是进口石材,连筷子都印着店名,怎么降都比普通店贵一截。
他在后厨试新锅底,加了松茸、花胶,想靠 “高端” 留住客人,可来的人更少了。
2019年冬天,孟非站在店门口,看着玻璃上 “转让” 的红色贴纸,叹了口气。
两年时间,300万投资打了水漂,当初开业时的热闹像场梦。有记者问他原因,他苦笑:“可能还是没搞懂,老百姓吃饭图的是实在。”
其实娱乐圈明星开餐馆,大多逃不过这个结局。
郭德纲的 “郭家菜”,一盘 “相声主题” 的炸丸子卖88;陈赫的 “贤和庄”,普通的嫩牛肉标价168;孟非自己之前开的 “孟非的小面”,一碗重庆小面卖38,比巷口阿姨的摊贵三倍。
这些店刚开时都火过,靠的是粉丝的新鲜感,可新鲜感总有过期的一天。
普通人去餐馆,看的不是老板是谁,是端上来的菜值不值那个价。就像南京人爱吃的鸭血粉丝汤,街头小摊15块一碗,粉丝滑嫩、鸭杂新鲜,照样天天排队;明星店里的同款卖58,加了点海参瑶柱,反倒没了那股烟火气。
“黄粱一孟” 关门那天,孟非和黄磊在空店里坐了会儿,桌上还摆着没吃完的火锅。
黄磊倒了杯酒:“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给朋友做呢。” 孟非喝了口酒,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是啊,忘了开店终究是做生意,不是玩票。”
后来有人问孟非,还会再开餐馆吗?他摇摇头:“不了,老百姓吃饭图个舒坦,太贵了,谁吃得舒坦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火锅这东西,不管老板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汤底熬得再香,价格超出了大家的承受力,终究会凉。就像过日子,再光鲜的名头,不如实实在在的实惠来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