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5马斯克晒出的这张AI榜单
来,同学们,鳄鱼十三在WAIC2025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简单拆解这张 AI 模型榜单,从 选工具、省成本、提效率 三个关键维度,聊聊这张图对咱用 AI 的帮助:
一、选对 AI 工具,解决不同场景需求
1. 国产大模型DeepSeek排第7名!!排名第一,复杂任务选“高智型”:像 Grok 4(智能指数 73)、o3 - pro(71)这类模型,智能分析指数高,适合处理复杂问题。比如写深度论文、做高难度数据分析,用它们辅助,能给更靠谱的思路和结论,相当于找了个“学霸级助手”。
2. 日常轻量选“性价比型”:o4 - mini(high)、Grok 3 mini(high)这些,智能指数也不低,但价格超便宜(比如 o4 - mini 每千 Tokens 才 $1.93 )。写课程作业、简单文案润色,用这类模型,效果够使还省钱,主打一个“花小钱办大事”。
二、摸清成本,合理“薅 AI 羊毛”
1. 价格维度看“投入产出”:榜单里 “BLENDED(USD/1M Tokens)” 是每百万 Tokens 的成本。比如做长期内容创作,Grok 4 每百万 Tokens 只要 $6,比 o3 - pro($35)划算太多。咱学生党预算有限,选对低价又好用的模型,能省不少生活费(毕竟Token 用得多,成本差异会被放大)。
2. 结合需求算“账”:如果是写短文案(少 Token),o4 - mini(high)单价低更合适;要是做长篇论文(多 Token),Grok 4 这类低成本模型更友好。就像买东西,根据用量选“批发价”还是“零售价”,省下来的钱能多买几本参考书呢!
三、关注速度,优化“效率节奏”
1. 低延迟模型,赶 deadlines 神器:“LATENCY(Median First Chunk)” 是首段输出延迟,像 Grok 3 mini(high) 首段只要 0.62 秒,Grok 4 也才 10.99 秒。赶论文、做紧急 PPT 时,用这类“秒出活”的模型,能快速拿到初稿,留出更多时间改稿、润色,再也不用熬夜等 AI 输出干着急。
2. 平衡速度与质量:有些模型速度快但智能稍弱(比如某些 small 模型),适合做“快速草稿”;智能高的模型可能输出慢一点,但内容更优质,适合“精雕细琢”。像写课程论文,先用快速模型出框架,再用高智模型深化内容,效率直接拉满!
简单说,这张榜单就是 AI 工具的“使用说明书 + 比价表”,选 AI 时能 精准匹配需求、少花冤枉钱、效率翻倍 ,让 AI 真正成为学习、创作的“外挂”,而不是盲目试用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