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方会见了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纪

国际解局人 2025-07-25 00:11:19

7月24日,中方会见了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间点。中方提出了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三点主张”,那么如何理解呢? 首先,中方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它其实针对的就是欧洲提出的对华关系的“三重定位”——伙伴、竞争者和对手。这些年欧洲看待中国的方式,其实更朝着“竞争者”和“对手”的方向去发展。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中方这里也是利用欧洲提出的概念,来劝说欧洲理性看待中国,重新回到“伙伴”的定位上来。 其次,中方提出要“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这部分中方针对的是欧洲近些年来所提出的对华“去风险”(de-risking)政策。中方所有的表述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欧洲千万不要把对华的“去风险”演化成了对华的“脱钩”(de-coupling)。目前来看,欧洲的很多政策的确在向这个方向演化,包括昨天欧洲与日本谈论的供应链合作,的确也有“去中国化”的意图。 最后,中方强调要“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有趣的是,这里并没有提到美国的单边贸易霸凌,显然是照顾了欧洲的需求,欧洲显然不希望美国方面错误解读中欧合作的“反美”意涵。这里格外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国际争端。这里指的应该就是乌克兰危机,现场可能有更深入的讨论。二是要加强气候合作,这里谈的很具体很细,这恐怕也是当前中欧共同话题最多的地方了。 总的来看,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这个关键时间点上进行这样的会晤,还是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虽然不能期望欧洲会“远美亲中”,但欧洲有望成为中方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包括多极化世界当中的重要平衡力量。中欧关系的症结仍在于乌克兰危机悬而未决,以及北约持续东扩的战略困境,未来随着和谈的逐步推进,包括中方更积极地发挥建设性作用,相信一定能够推动欧洲和平的到来,并且为中欧关系创造一个新的开端和未来。

0 阅读:0
国际解局人

国际解局人

破解困局,解读国际时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