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东大的“战争代理人”! 近日,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为了煽动反华抗中,苦思冥想,想出一个新花样——俄是东大国的战争代理人! “中国正在通过俄罗斯发动一场代理人战争”“他们想让我们卷入这场冲突,这样我们就无法专注于其他威胁。” 他话风一转,又胡乱说 “但这不会发生。中国必须为资助乌克兰战场上的杀戮负责。” 先不说他这胡说八道有没有根据,谁发动的代理人战争,地球人都知道,只不过,这样贼喊捉贼,显示自己的反华观点而已! 其实,美国驻北约代表马修·惠特克近期宣称“中国通过俄罗斯发动代理人战争”的言论,本质上是美国在地缘博弈失利后转移矛盾的舆论操作。其核心逻辑——污名化中国的中立立场、扭曲正常贸易为“资助杀戮”——不仅缺乏事实支撑,更暴露了美国战略焦虑下的双重标准。以下结合多方信息剖析其荒谬性: 一、惠特克言论的核心矛盾与事实反证 1. “代理人战争”指控无实证支撑 惠特克声称中国“利用俄乌冲突牵制美国”,但美国情报机构历时三年的调查已承认“无证据显示中国向俄提供武器”。相反,被摧毁的俄军装备中95%关键零部件来自西方国家,72%的微电子器件源自美国公司。若中国真如其所言深度介入,战场态势早非当前局面。 2. 能源贸易被恶意曲解为“资助杀戮” 中俄能源合作是市场供需的正常体现:中国2024年进口俄油占比不足全球贸易量的5%,且七成以上为民生能源需求。王毅外长曾明确回应:“若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保障14亿多民众的需求?” 而美国2023年默许欧盟从俄进口219亿欧元化石燃料(超其对乌援助总额),却单边制裁中国,显属双标。 二、美国炮制谬论的深层动机 1. 为对华“二级制裁”制造借口 惠特克威胁对中国等俄油买家加征100%关税,正值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关键节点(8月12日关税休战到期)。此举意图将地缘议题捆绑经贸谈判,施压中国让步。但美智库CSIS指出:二级制裁将推高全球油价,加剧美国通胀,甚至迫使美暂停与印度870亿美元年度贸易,实为“双输昏招”。 2. 掩盖西方援乌乏力的事实 俄军炮弹年产能达300万发,是美欧总和的三倍;乌军日均消耗1.2万发炮弹,但北约产能严重不足(美月产<4万发)。当德法拖延武器交付、五角大楼以“库存见底”暂停援乌时,炒作“中国威胁”可转嫁国内对西方战略失败的责任。 3. 离间中俄印新兴合作 美国对印度购买俄油的同名威胁,反而推动中俄印形成资源协作三角(占全球稀土70%、锂资源65%)。惠特克此时煽动,意在阻挠三国打破美元制裁的尝试。 三、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真实角色 劝和促谈的持续努力 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条倡议,明确反对攻击核设施、呼吁停火和谈。2023年派特使赴欧乌斡旋,2025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款20万欧元专项保障乌核安全,直击欧洲最关切的核风险,与西方“军援拱火”形成鲜明对比。 对乌务实合作未中断 即便在冲突中,中国仍是乌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贸易额回升10%),维持玉米、煤炭进口,并参与港口、能源基建重建。泽连斯基因三重依赖(投资方/出口市场/潜在调停者)对华保持谨慎,直言“中国是重要伙伴”。 四,霸权叙事难掩战略失衡 惠特克的言论本质是战场失利→寻找替罪羊→维系话语权的霸权逻辑循环。其深层映射出美国两大困境: - 军事层面:北约32国总兵力虽达320万,但工业产能被中俄碾压(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60%); - 外交层面:胁迫中俄印失败,反加速三国构建“去美元化”协作网。 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处理始终聚焦核安全红线、民生经济支撑、多边调停渠道,其负责任立场与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狂欢”(雷神公司股价三年涨240%)相比,孰是孰非,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俄罗斯是东大的“战争代理人”! 近日,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为了煽动反华抗中
静默的守望
2025-07-24 23:31:0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