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白鹿原》时,张嘉译对女演员李梦大喊“滚蛋”,随即换成了自己的学生,后李梦戏份全被删?时隔多年,真相终于曝光了……
2015年《白鹿原》片场发生过戏剧性一幕。
总投资超过两亿的电视剧拍到中途,演员李梦突然被换下,此前拍好的三十多集戏份全部作废。
这个决定让剧组损失惨重,更让业内议论纷纷。
毕竟影视圈临时换角是大忌。
直到几年后《我就是演员》节目现场,当张纪中和李诚儒追问缘由时,沉默许久的李梦才红着眼圈承认:"我的性格有缺陷。"
整件事始于张嘉译的一个电话。
作为该剧艺术总监,张嘉译在拍摄中途紧急联系北京电影学院老师,要求推荐新演员替代李梦饰演白灵。
北电在校生孙铱被连夜送进剧组,顶着压力重拍所有戏份。
当时传闻沸沸扬扬,有人说孙铱是孙俪妹妹,有人说张嘉译徇私情。
真相被时间掩埋多年,直到李诚儒在节目里把矛头直指演员职业素养:"因为一个人耽误全组进度!"张纪中更直接表态:"这种演员我绝不合作!"
要理解这场风波,得从白灵这个角色说起。
在作家陈忠实耗费六年心血的《白鹿原》里,白家女儿白灵是个特殊存在。
她出生时院外百灵鸟鸣叫不止,父亲白嘉轩便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在女性备受压迫的白鹿原上,裹小脚的冷秋月疯癫而亡,追求爱情的田小娥惨死窑洞。
唯独白灵敢剪短发、闹革命,硬是逼着父亲送她去省城读书。
她与鹿兆鹏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最终却因固执己见被活埋。
这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复杂角色,既是全书的灵魂人物,也是影视化的关键难点。
陈忠实对《白鹿原》倾注的心血堪称壮烈。
1992年完稿时,他辞去省作协职务,搬到西安郊区农家小院埋头写作。
手稿完成那天,他在院中连抽三包香烟,对赶来探望的弟弟说:"以后不用再养牛了。"
谁知书籍出版后,因为四万五千字的情欲描写引发争议,1997年茅盾文学奖评委会要求删改才给授奖。
老作家含泪删节后曾叹息:"现在这版本,我只能打六十分。"
正是怀着对原著的敬畏,电视剧团队对选角慎之又慎。
李梦最初被选中,源于她在电影版《白鹿原》中出演过少女白灵,三分钟的戏份灵性十足。
但转入电视剧拍摄后,问题逐渐暴露。
据《南方周末》当年探班报道,有场田小娥与白灵的对戏连续重拍三十多条,李梦反复要求调整走位。
更严重的是临时加戏事件。
某天凌晨三点,她突然要求道具组寻找特定样式的苹果,否则拒演。
此类情况多次发生,最终导致剧组忍痛换人。
被临时找来的孙铱当时刚读大二。
清晨接到老师电话时,她正在食堂喝豆浆。
赶到陕西片场时,张嘉译只交代她一句话:"演出百灵鸟的鲜活劲儿。"
这个没拍过戏的新人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两个月重拍了李梦的全部戏份。
有趣的是,《白鹿原》原著里正好有个情节:白灵被组织派往延安前夜,特意换上红棉袄在雪地里转圈。
这场寄托新生希望的戏,最终由孙铱诠释完成。
2017年《白鹿原》开播,经历下架整改风波后依然斩获9.2分高评。
某次读者见面会上,主持人问及换角争议,张嘉译用烟盒在桌上摆出"戏比天大"四个字。
后来有记者在陈忠实故居发现件趣事:作家生前收藏的电视剧海报集里,白灵的剧照始终留着空白。
故居管理员透露,老人临终前最常念叨的是:"百灵鸟飞走了还会回来么?"
如今翻开完整版《白鹿原》,书中描写白灵就义时的句子格外刺眼:"她像落在蛛网里的飞虫那样蹬踢着。"
当年的换角风波已无人追究,但业内流传着个不成文的规矩。
遇到要求半夜找苹果的演员,制片人总会苦笑着讲起陕西片场的那只"百灵鸟"。
主要信源:(中国网三农——《白鹿原》开拍三个月,张嘉益强烈要求换演员,后李梦戏份全被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