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一语

品古观今呀 2025-07-24 14:33:20

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一语震动朝野,外界哗然。有人劝他宽容以归化,他却冷冷一句:“我不能拿几十万百姓的命,去赌他们会不会悔改。”这不是冷血,而是乱世中的铁血担当。

想弄明白老将军为啥这么狠,得往回倒二十年。那会儿清朝刚被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太平军又闹得江南血流成河。

天山脚下的阿古柏瞅准空子,带着中亚那帮亡命徒冲进喀什。

这家伙自封"汗国国王",英国给他运枪炮,俄国派人当顾问。

等到1871年,俄国兵干脆占了伊犁河谷,嘴上说"替你们看家",怀里揣着割地契约书。

北京城里正吵得鸡飞狗跳,管钱袋子的户部哭穷:"东南海防都缺银子,哪顾得上西域?"

李鸿章拍桌子吼:"新疆就是块烂沙漠,丢了不可惜!"只有左宗棠把地图摔在慈禧面前:"阿古柏占新疆,俄国明天就吞蒙古,接下来骑兵离北京城只有八百里!"

1875年,这个倔老头挂着陕甘总督的牌子出征了。

您猜他带的什么兵?一半人扛着土枪,粮车后头还拴着耕牛。

甘肃到乌鲁木齐三千里路,兵自己开荒种土豆,左大帅的帐篷里总堆着账本,军饷全是找山西票号借的。

有个兵半夜偷吃马料被抓,老头叹着气说:"杖二十吧,明天跟我去修水渠。" 他真带着部队一路修了三百里水渠,天山脚下凭空长出麦田。

等到1876年奇台战役那会儿,俄国探子发现左军战马喂的是俄罗斯黑麦,火枪比他们的伯丹式还准。

左宗棠坐木头小板车指挥,三个月把阿古柏赶出了北疆。

转年开春直扑喀什,阿古柏吓得服毒自尽,留下群龙无首的部队蹲在城门洞子里发抖。

现在问题来了:上万俘虏蹲在眼前,怎么处置?师爷捧着《孙子兵法》念:"卒善而养之。"

喀什老农却拖着断腿哭诉:"这些安集延兵上月烧了我家,孙子被挑在矛尖上。"

左宗棠摸着城墙上没干的血迹,突然想起哈密运粮队被伏击的惨状,三百车军粮烧成灰,押运民夫的头颅挂满胡杨林。

有人嘀咕他太绝情,却不知戈壁滩不是江南水乡。左军自己靠野菜饼充饥,哪有余粮养俘虏?

那些中亚兵世代当雇佣军,放他们回部落,转眼又能拎着弯刀再来。

更揪心的是吐鲁番城里十几万百姓,刚插下的秧苗经不起战火再燃。

老头咬着后槽牙拍板时,眼前晃过嘉峪关外千里孤坟。

俄国人第二年就乖乖坐上了谈判桌,之前他们赖在伊犁河谷种了七年庄稼,左宗棠把棺材运到哈密前线后,沙俄使者突然改口说"愿意移交大部分领土"。

英国人后来在《泰晤士报》上酸溜溜地写:"那个湖南老头用血浇灌了沙漠,竟让丝绸古道重飘茶香。"

站在西安碑林的左公柳下想想,当年若搞什么"以德报怨",怕是塔里木河早被俄国水站截断。

新疆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锦棠说得实在:"没有那日喀什城门前的铁腕,各族百姓如今还在躲马刀。"

戈壁滩的芨芨草不会说话,倒是喀什老城茶馆里的木卡姆还在唱:"胡杨树三千年不倒,左帅的铡刀保了我们百年安。"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TIM

TIM

3
2025-07-24 21:35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