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华人表示“中国既留不住高端人才,也留不住高科技公司,中国太封闭了,根本不

科技小龙龙 2025-07-23 22:35:18

一位美国华人表示“中国既留不住高端人才,也留不住高科技公司,中国太封闭了,根本不适合高科技公司的发展”, 那位美国华人直接指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痛处。以Manus为例,这公司是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的AI产品,专注通用AI智能体。 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早年在武汉创办夜莺科技有限公司,做微信生态应用如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 后来他把团队移到北京,2022年4月成立蝴蝶效应,推出浏览器插件Monica作为AI助手。 2025年3月,Manus预览版发布,迅速火起来,被媒体捧为本土AI代表,用户数达数百万。 公司大楼在北京海淀科技园区,员工规模一度到120人。 早期融资来自腾讯和真格基金,A轮1000万美元。 2024年秋天完成另一轮融资,多家头部基金投了。 团队包括季逸超等连续创业者。 Manus功能强大,能处理复杂任务如生成报告或数据分析。 公司和阿里巴巴合作过,集成服务。 但很快内部调整来了,2025年5月,关联公司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变更,肖弘新任法人,增资到2000万美元。 6月,合伙人张涛在活动上说总部已迁新加坡。 2023年8月,新加坡注册Butterfly Effect主体。 7月,国内大规模裁员,120人中留40名核心技术人员去新加坡,其余优化,补偿N+3或2N。 公司清空微博小红书,屏蔽中国IP访问官网,删除阿里合作痕迹。 官方回应是基于经营效率,专注核心研发。 新加坡招聘AI工程师等,年薪超130万人民币。 还计划在美国加州设分支。 最近获硅谷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估值5亿。 这迁移引发质疑,中国留不住高科技公司? 肖弘风格激进,早年借微信生态起家,转AI靠整合大模型。 但公司没突破性成果,媒体炒作后消息少。 迁移原因包括AI技术算力受限、投资压力、国际拓展需求。 新加坡有好基础设施、人才、营商环境,还是国际枢纽。 规避中美地缘风险,淡化中国色彩,聚焦国际市场。 类似案例不少,中国高科技企业外迁常见,原因有成本上升、土地房价高、人才短缺。 人才流失更严重,高科技人才往发达国家跑,软环境如科研管理、收入报酬是关键。民营企业流失率高,体制内规范但吸引力弱。 全球人才争夺激烈,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中国吸引外资企业却留不住本土高端。 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归国,但流失还在。 经济增速、科教投入、自然舒适度影响迁移。 收入差异驱动技术人才流动。 中国政府收紧先进技术人才设备外移,确保关键技术留国内,但像双刃剑,可能影响创新。 转型与人才期望不匹配是诱因。 企业外迁带走人才,如台湾企业往大陆美国投资。 英国青年人才外流是遗憾但也机会。 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多,但经济增长放缓、民粹倾向抬头加剧流失。 军工企业人才流失受工资绩效影响大,企业文化小。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对待遇不满意,缺乏归属感。 国际上,中国作为输送移民工人的国家,有巨大潜力吸引归国,但需改善软环境。 Manus案例显示,小科技公司难拿投资,模式是国内研发后海外复制,拉欧美资金,市场定位东南亚。 计划在东京设办事处,拓展东亚中东。 这反映高科技公司全球化需求,但也暴露本土环境局限。 美国财政部关注投资是否涉关键技术限制。 尽管如此,外企涌入中国市场,证明开放性。 中国吸引国际技术人才政策在地方热衷海外专业人才归国。 但流失隐忧大,需对策如改善科研体制、提升收入。 培养路径包括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队伍。 总体看,人才和企业流动是全球趋势,中国需平衡开放与保护。

0 阅读:0
科技小龙龙

科技小龙龙

科技的事,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