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让人动容的一幕。1984年老山前线那会儿,炮火把天都炸红了。山脚下搭了个破棚子,外头挂块“转运站”的木牌子,风一吹吱呀乱晃。里头二十来个年轻娃子,全是文工团调来的文艺兵,最小的才17岁,这会儿正哆嗦着含着泪,戴着橡胶手套,给牺牲的战友擦拭、整容。卡车拉来的遗体在棚子外堆成小山。有个小战士蜷在担架上,右手还死死攥着爆破筒,指关节掰都掰不开。 这些文艺兵平时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用歌声和舞姿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可这会儿,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舞台上的灯光和掌声,而是残酷的战争和冰冷的遗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场景,手抖得厉害,眼泪止不住地流。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咬着牙,小心翼翼地为每一位牺牲的战友整理遗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那个攥着爆破筒的小战士,大概是在最后关头,拼尽全力完成了任务。他的手紧紧抓着爆破筒,仿佛还在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文艺兵们看着他稚嫩的脸庞,心里五味杂陈。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也许还没来得及体会生活的美好,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个文艺兵轻轻握住他的手,试图掰开他的手指,可怎么也掰不动。最后,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把爆破筒一起包在白布里,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感受到战友们的尊重和怀念。 棚子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外面的炮火声还在轰鸣,仿佛在提醒着他们,战争还在继续。这些文艺兵们心里明白,他们能做的不多,但至少要让这些牺牲的战友走得有尊严。他们用颤抖的手为每一位战友擦去脸上的血迹,整理好他们的军装,把他们身上的伤痕轻轻覆盖。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小心翼翼,仿佛害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英雄。 有个文艺兵看着眼前的一幕,忍不住哽咽着说:“要是能早点把他们送下来,说不定还能救活几个。”旁边的人听了,只能无奈地摇头。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他们知道,这些战友是为了国家、为了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走得体面一些。 战争结束后,这些文艺兵们也回到了后方。但他们心里始终忘不了那个破棚子,忘不了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些牺牲的战友,有的写下了感人的文章,有的创作了动人的歌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说实话,战争真的很残酷,它不仅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但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我们的和平。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在战争中默默付出的人,比如这些文艺兵。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战争做出了贡献,也为这些牺牲的战友送上了最后一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是让人动容的一幕。1984年老山前线那会儿,炮火把天都炸红了。山脚下搭了个破棚
雨后清新的绿意
2025-07-23 21:18:00
0
阅读:28